鬼谷子: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为人处世最容易吃的亏就是不懂分寸。为人骄纵傲慢,自以为是,刻意去表现自己,这样不仅得不到别人的赏识,还容易得罪别人。
二十出头的时候,我们喜欢抱怨身边的人不够看重自己,总是轻视、怠慢自己,可随着年岁渐长,才慢慢发现,原来不是别人不看重我们,而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看得太重。
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就是全世界,后来才发现,没有你这世界并没有什么变化。人啊,千万别把自己看的太重,事实上,一个人的轻与重,贵与贱,决不是自己能订下标准的。平静谦和,不事张扬,才是最重的分量。
行事有分寸的人,懂得什么时候该去表现,会为自己留有余地。世间万事惟糊涂最难。有些事,问的清楚便是无趣。聪明的人懂得,该说的时候要说,该哑的时候要哑。睿智的人懂得,该进的时候要进,该退的时候要退。智慧的人懂得,该显的时候要显,该藏的时候要藏。
作家贾平凹曾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朋友有口吃,说话很慢。有次路上遇到一个人问路,不巧的是这个人也有口吃,朋友一言不发看着他。过后问他为什么不说话告诉他,朋友答道:“人家也有口吃,我要回答了,那人会以为我是在模仿、戏弄他。”
再好的关系,也要懂得分寸,也要懂得避嫌,信任这个东西,是一点一点挣来的,而不是某个身份自带的。它来得慢,但是去得快。
现代人总是不喜欢避嫌,常听到有些人交往的对象,在另一半不知情的情况下,会私下跟另一半的同性朋友联络、相约出去,甚至温馨接送情...
人际交往中,说话要点到为止,不评人不议人,适当保持该有沉默,才是对对方的尊重。曹植的一首诗《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是说一位行端坐正的君子,做事应该懂得避嫌。经过别人瓜田的时候,就算鞋子掉了,也不要弯腰去提,不然容易让人怀疑你偷瓜。走到别人李子树下的时候,也不要用手去扶正帽子,否则很像是动手去摘李子。这两种行为,都容易引起误会,越是正人君子,越应该尽力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