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刚过,全国各地纷纷开始断崖式降温,出个门跟进“冷宫”似的,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骤降的气温和干燥的天气给了疾病乘虚而入的机会,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梳理一份冷天防病重点,让这个冬天健康的过。
1防鼻寒,晨起温水轻搓鼻子
寒冷刺激可使鼻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并导致气管、支气管痉挛,为各种致病微生物的侵入创造了条件,因此,包括感冒在内的鼻炎、咽炎、气管与支气管炎、肺炎、流感等呼吸道感染成为冬季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再用温水清洗鼻腔,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2防脖寒,围巾一定要带
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是致病六因素,其中风寒之邪居前两位。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经络,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还有伸到肩部的肩井穴。
如果颈部不注意保暖,容易诱发颈椎问题,颈部受寒还容易引发头晕、感冒等。
所以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穿立领装不但能挡住寒风,给脖子保暖,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另外,一条得体的围巾、丝巾或者披肩,也能帮助保暖。
3防腰寒,双手搓腰暖肾阳
冬季多风以及在一些相对潮湿的环境,可加重寒冷刺激,以致血液瘀滞、经脉痹阻,使得“腰疼反复发作,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2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4防脚寒,泡脚
寒从脚底生,寒气侵袭身体时首先是脚底冷,再逐渐向上蔓延至膝关节,小腹部,甚至胃脘部,“上病取下,百病治足。”这是中医早就有的说法,脚部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脚虽然位于人体最低处,但它是人体的根本,一些生活中的小毛病,的确可以从足部来调节。
俗话说,富人吃补药,穷人泡泡脚,泡脚是最简单、方便的养生方式了。它刺激足部各穴位,促使全身血液循环改善,畅通经络,调节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泡脚的水不应该太烫,水温以40-42℃最合适,脚放进去个人感觉背脊微微发热即可。
5防肺寒,喝热粥
肺经鼻窍与外界相通,故最易受伤。肺是相傅之官,肺朝百脉,百脉就是百官,宰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肺寒了,宰相这座连接君主与百官的桥梁就会垮掉,朝廷就会瘫痪,国家就会瘫痪。肺寒了,全身经络就会堵塞。
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提到的神仙粥就不错,具体做法是: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温服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2天,即可散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