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曾慨叹:“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我们生活中总不乏这样的“聪明人”:他们一般脑子很灵光,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尤其是涉及到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者瞬间便能做出反应。
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总以自己为轴心,眼睛紧紧盯着利率和回报,所采取的行动也围绕着利益向四周扩散,绝对不会考虑别人的处境。
但这些人往往都难成大事。因为他们平时关注的点小面窄、把眼光都放在细小的利益的时尚,对于事业和成就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取得大的成就。
胡适晚年曾说:“凡是有大成功的人,都是有绝顶聪明而肯作笨工夫的人。”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少喜欢锋芒毕露的人,但是缺少明明有锋芒,却又能够收放得体,敛藏适度,懂得守拙的人。抱朴守拙,是中庸儒学的处世态度,有时候也是虚心进取的一种姿态。
他们懂得收起自己的锋芒,却又能看到他人的锋芒,取他人之长,弥补自己真正“拙”的部分。
这种人不张扬、不浮躁,聪明却不锋芒毕露。他们既能够做到敛起锋芒存有实力,又能够认识到自我的不足。也不会用自己的长处去较他人的短处,徒惹来别人的羡慕嫉妒恨。
他们总能够恰到好处把握住出头的时机,既不会让自己“木秀于林”,又留心观察着大局,必要的时候,总能够精确分析局势变化,关键时刻当仁不让。不高人一等,不颐指气使,自然能够得到身边人的欢迎。
守拙藏晖存在于生活的时时处处,它是一种处世智慧,更是一种尊重他人的道德素养,你有锋芒,但请不要刺伤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