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之痛痛彻心扉,广州的黄小姐算是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黄小姐就业于一家设计公司,由于常年久坐,加上夏季贪凉,渐渐的,她发现,自己的肩颈开始酸疼,开始以为是太劳累了,休息一下就好了, 可是没想到,疼痛渐渐加剧,发展到最后,手麻、失眠,黄小姐害怕了,听同事说,泥灸对于颈肩腰腿痛有很好的效果,于是自己在淘宝上买来,委托同事帮忙泥灸,可是,做了十几天,一点效果都没有。
后来,多方打听,来到膏药章膏药铺,老师给她用百草御泥给她灸了一次,让黄小姐震惊的事情出现了,做完之后,她感觉身体暖洋洋的,疼痛消了大半,黄小姐纳闷了,为什么同样是泥灸,怎么效果差别这么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越来越多被国人所重视,养生的方法很多,泥灸由于其养生效果好,容易操作,越来越被人所推崇。
市面上的泥灸种类很多,淘宝上几十元的泥灸比比皆是,于是很多人就贪图便宜,可是用了没几天就会发现,没啥效果,为什么同样是泥灸,有些人的效果这么好?
泥灸好,效果才好!
并不是所有的泥灸都可以叫做药灸,药灸全称是中药养生泥灸,其主要成分是纯中草药,添加天然火山泥、能量石粉起热导推动作用,添加天然蜂蜡,起调和成泥的作用(因为中药研磨成粉直接调和是不能成泥的);其治疗原理是经由微波炉加热,把药泥化开,再通过药泥里的能量石粉及火山泥成分自身持续发热,推导中草药分子被人体表皮毛细血管及淋巴吸收。
泥灸热效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排湿祛寒作用,药效可以直击病灶,做到不打针不吃药透皮给药的舒适治疗效果。
淘宝店逛了一圈,发现有很多100元以下的泥灸,很让我震惊。这样的价位的泥灸是怎么做出来的?如果是药灸的话单是中药粉就不只这个价了。
真正的药灸,其主要成分为名贵中草药,打开能闻到一股明显的中药味,因其里面中药成分大于泥的成分,所以一般只能重复使用十几次至二十次,药效热效俱佳,能真正起到中药泥灸养生治病作用。
市面很多普通泥灸都是熬成药膏,打开后闻一闻只有淡淡香味,没有中药味;主要成分基本都是泥,只有热效没有药效,所以很热很辣,中药成分很小,热效过之中药不足,调理效果一般;而且中药的渗透和药物成份的透皮吸收对于所敷泥灸的量是有一定要求的。
我们的百草御泥统一选择的是1000g装,根据市场需求也有特别装500g纯中药熬制,药量足,效果才有保障!
泥灸灸疗其实很有讲究
泥灸看似简单,只要把产品往身上一贴就行了,认穴也不需要很准确,于是很多人就觉得泥灸没有啥讲究,其实这是大错特错,泥灸是中医治病的一种方法,要想泥灸效果好,还真得有点讲究!
泥灸时间
那么什么时候用灸最好呢?从每个月来说,月初的八天最好。这个时间段里,正好是人体阳气上升的阶段,是一个月之里用灸法最妙,最有效的时间段。
中医根据天人相应的现象和规律,提出了经络之气的“子午流注”学说,在一天一夜的十二时辰中,给五脏六腑排了一个“值班表”,
23点——1点:子时,胆,进入睡眠状态。
1点——3点,丑时,肝,熟睡。
3点——5点,寅时,肺,深度睡眠。
5点——7点,卯时,大肠,此时宜排空大便。
7点——9点,辰时,胃,吃早饭。
9点——11点,巳时,脾,脾主运化,如果不吃早点,此时脾空运化便会伤脾
11点——13点,午时,心,此时应小睡片刻养心。
13点——15点,未时,小肠,吸收水谷精华。
15点——17点,申时,膀胱,全身气化能力最强,头脑最活跃,最宜学习和工作。
17点——19点,酉时,肾
19点——21点,戌时,心包,此时应娱乐,不能憋闷和压抑,宜与家人聊天交流情感。
21点——23点,亥时,三焦,休息。
要想泥灸效果好,就要在特定的时间内泥灸,比如,你想补肾,那么在酉时泥灸肾经,效果更佳。
泥灸穴位
泥灸要想效果好,选穴很重要,如何选穴就需要有深厚的中医知识和功底,而且,泥灸穴位也有先后顺序,“药王”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清楚的记载着:泥灸应当遵循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向上后下的原则。所以,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施行灸疗的顺序,一般都是:
先灸上部,后灸下部;
先灸背部,后灸腹部;
先灸头身,后灸四肢;
先灸左侧,后灸右侧。
在日常保健泥灸时,按照以上方法泥灸,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泥灸虽好,这些病不能用泥灸
大凡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适宜泥灸治疗,如阴虚痨热、咳血吐血,心悸怔中、高热神昏、中风闭证、肝阳头痛、多梦遗精等一切阴虚阳亢。
邪热内积的病证,均当禁灸,不论外感阴虚内热病证,凡脉象数疾者,或极度衰竭不宜泥灸治疗。
泥灸注意事项
古人施灸时,极为重视时令气候对人体的影响,《黄帝内经》有记载:黄帝曰凡灸,大风大雨、大阴大寒灸否?既不得灸,有何损益?歧伯答曰:大风灸者阴阳交错;大雨灸者诸经络脉不行,大阴灸者令人气逆,大寒灸者血脉蓄滞。此等日灸,乃更动其病,令人短寿。
《下经》也说;“灸时若遇阴雾大风雪,猛雨炎暑,雷电虹霓,停候明晴再灸,急难亦不拘此”。
《千金方》则说:“日正午以后乃可灸,谓阴气未至,灸无不著,午前平旦,谷气虚,令人癫眩,不可针灸,卒急者,不用此例。”
凡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之时,或严寒酷暑缺乏保温、降温设备之际,或患者极度疲劳、情绪不安、大汗淋漓,或妇女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例外)均不宜施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