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弟子们外出,天要下雨,可都没有带雨具,正好路过子夏的家。
子路提议说:“咱们到子夏家借把雨伞吧!”
孔子连忙拦住子路,说:“不要去,不要去。子夏这个人我了解,他十分护财,他的东西别人是借不出来的。”
子路说:“我能把我的东西拿出来和朋友一起享用,就是用坏了都不心疼。难道老师借把雨伞用用,子都不肯吗?”
“我不是那个意思。”
孔子感慨地说道,“咱们不能硬让人家去干自己不愿意去干的事。只有这样,咱们大家相处的时间才能长久些!”
中国人一直很讲究一个“度”,常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多了少了都不好。
万事须讲“度”,率性而为不可取,急于求成事不成,心慌难择路,欲速则不达。过分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是为“度”。
不适合的鞋子,就不要硬塞了,磨的是自己的脚。
挤不进的圈子,不要硬挤,难为了别人,作贱了自己;跨不过的门坎,不要硬跨,跨过了是门,跨不过就是坎;
做不来的事情,不要硬做,换种思路,也许会事半功倍;拿不来的东西,不要硬拿,即使暂时得到,也会失去。
人生的道路上,常常会站在岔道口上徘徊,只要走错一步,就可能影响一生的前程。在没人知道自己付出的时候,不要表白;在没人懂得自己价值的时侯,不要炫耀;在没人欣赏自己才能的时候,不要气馁;在没人理解自己志趣的时侯,不要困惑。
有道是“树要皮,人要脸”,古人有“士可杀而不可辱”之谓。因此,我们在遇事待人时,应该谨记一条原则:别让人下不了台阶!饶人只须一条路,伤人只须一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