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中年人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非常沉重,生活压力太大,想寻求解脱的方法,因此去向一位禅师求教。
禅师给他一个篓子,要他背在肩上,指着前方一条坎坷的石路说:“当你向前走一步,就弯下腰来,捡一颗石子放到篓子里,然后看看会有什么感受。”
中年人照着禅师的指示去做,等他背上的篓子装满石头后,禅师问他:“你一路走来有什么感受?”
中年人回答说:“感到越走越沉重。”
禅师说:“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时,都背负着一个空篓子。我们每往前走一步,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因此才会有越来越累的感觉。”
中年人又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轻负重呢?”
禅师反问他:“你是否愿意将名声、财富、虚荣、权力等拿出来舍弃呢?”
那人答不出来。
禅师又说:“每个人的篓子里所装的,都是自己从这个世上寻来的东西。但是你拾得太多,如果不能放掉一些,你的生命将承受不起。现在知道应丢下什么和留下什么了吗?”
中年人反问禅师:“这一路上,您又丢下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呢?”禅师大笑:“丢下身外之物,留下心灵之物。”
世界上从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叫烦恼,只是因为人们的心性难免浮躁、焦虑,常常被身边不顺的事、不理想的事引爆,如此心中才会落满烦人的尘埃。
佛常说:放下,究竟是要放下什么?佛法教你放下,不是叫你把现实的事放下,那就错了,不是放下这个。是把你心里头的忧虑、牵挂放下,这个要紧,这个都要把它搞清楚。有很多人搞错了,这一学佛,家里也不要了,妻子、儿女也不要了。佛不是教你这些,佛是教你心地放下、烦恼放下、忧虑放下、牵挂放下、妄想放下,就是放下这些。
我们知道我们的将来是什么样子,不要等很长时间,更不要想很远的将来,我们的下一个当下就是我们的下一个将来。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对每一个当下专注,对每一个当下认真负责,我们就对下一个当下无忧了。如果对每一个当下是“一行三昧”的话,那么我们自然而然就放下了。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每一个事情都是投入全部精力了,就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为另一件事担忧了。
一心一意做一件事,就是“一行三昧”;就是把握当下;就是放下了。放下不是什么都不管不做,而是放下其他的事,在当下这一时,认真地、专心地,没有妄想地完成眼前这桩事。然后放下完成的事,再做下一桩事。很多禅师,在他们的语录里不太容易看到关于死后要生到什么世界、生到哪一个佛国的开示。原因是他已经全力以赴,已经能够完全把握住了当下,生命的一切活动他已经做主了。他把握了当下,那么未来怎么样就已经不是问题。从而,解决了对未来的疑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