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不离电脑、工作强度大、运动少、腰颈肩提前衰老……眼下,不少上班一族感叹自己“浑身是毛病”,随着国人养生意识的加强,西医在保健方面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保健需求,于是传统的中医保健颇受大家青睐,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泥灸了。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沉疴不宜攻之猛剂,若循循调养则事半功倍。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会依据不同的病症情况而用药,或缓或急,或轻或重,补气血、调阴阳,滋补先天之精,围绕“精气血阴阳”做足文章,扶正了五脏,平衡了机体。
中药泥灸可以说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凡病,药之不到,针之不及,必须灸之”。
泥灸集合了祖国传统的艾灸疗法、膏药疗法、火疗法、拔罐、刮痧、砭石、针灸、天灸、干蒸、汗蒸等外治法的优势,运用的就是中医经络理论和外治医学理论,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等功效,对慢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泥灸最善长的7种慢性病!传播出去,造福百万人!
风湿骨病
利用泥灸的温热作用,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新陈代谢加快,局部的充血、水肿获得改善,进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而且还可以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局部渗出的吸收,消除肌痉挛和增加软组织的伸展性,达到消炎止疼的目的。
空调病
炎炎夏季,很多人会选择躲在冷气充足的室内,然而走到室外时又瞬间感受强烈的热流,冷热交替,温差极大,很容易引发感冒及周身酸痛,这种情况以肩颈部最常见。因为颈后部属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寒邪入体太阳最先受之。而督脉则主“一身之阳”。
取穴:大椎穴
咳喘
对于慢性咳喘患者来说,如果患者有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腻,或滑腻苔,或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遇冷则咳嗽哮喘加重,怕冷者。也可以在夏至时做藏秘香泥灸来进行治疗。不少患者因在此时治疗而获得明显效果,甚至痊愈。
取穴:肺俞穴
暑湿证
中医所说的暑湿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
皮肤病
杜绝皮肤病的重要点在于:保持居室整洁和自身清洁,天气晴好时,应勤晒衣物、被褥,不给致病生物营造生长环境。饮食清淡,尽量避免饮酒、吃牛羊肉等发物。对于婴幼儿,应保持其皮肤的干燥,防止湿疹等疾病的诱发。对于内有湿浊,外受风寒引起的舌苔白腻、怕冷,甚至便溏型荨麻疹、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也可以用百草御泥泥灸。
取穴:曲池、合谷、血海、委中
慢性腹泻
秋季天凉,容易腹泻,而素来就脾胃虚弱,经常便溏者,则更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阳气。应该吃温热的东西,拒绝吃冰箱取出的冷饮、生冷食物,夜里注意睡眠中裹好腹部。
取穴:足三里、天枢、神阙、中脘
宫寒
女性每到经期就怕凉、痛经,总感觉小腹凉凉的,或者宫寒不孕,伴有性欲冷淡、月经后错、稀发,经量少,经色暗,腰部冷痛。
取穴: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