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时期的雅典曾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询问戴尔菲的神谕:“谁是雅典最聪明的人?”神谕回答说:“在所有的凡人中苏格拉底是最聪明的。”因为他已看透这世间的奥秘: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低,也别高估自己。《老子》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易经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如果把这个“明”字组成图案,那就是“太极图”;如果画成佛像,那就是“金刚佛”。所谓自知之明,是从自己身上生发出来的“觉悟",是“佛心”、“佛性”的体现,是至高无上的见性智慧。
人生如花,人人都想娇艳多姿,芳香四溢,但是并非人人都能成为鲜花。
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不认识自己。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不是美德?其中提到了一个观点: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实际上是人情构成的社会,而人情的构成便是互相麻烦。“麻烦”本是人情之间的往来,矫情和羁绊都是通过彼此的麻烦建立起来的。然而,这种“麻烦”,越界了就是不自知。
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是分等级的,而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衡量朋友关系也是有“界限”的,对待同样的事情,在界限之内的叫“举手之劳”,界限之外的会看作是没有“自知之明”。
岁月变迁,时运化转,当一个人的财富、权力、美貌过了其特定年限,你就会被人慢慢遗忘和抛弃……这世上绝大部分人,崇拜的只是他们的利益与需求,往往不是你……
所以别人怎么看你, 和你毫无关系,你要怎么活 ,也和别人毫无关系。自知,其实就是要当个明白人,明白自己几斤几两,明白自己的位置。
社会就是一个棋盘,你在哪个位置就好好呆着。是“马”就走“日”,是“象”就走“田”。没有自知之明,看不清楚自己是谁,活该最后被“将军”。
当你不能成为鲜花时,不妨做一片绿叶;不能成为绿叶时,不妨做一棵小草;不能成为小草时,不妨做一块厚实的泥土。所以,多一点自知之明,少一点自作多情,利人又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