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组照片在网络上火了,今天早上看到后也颇有些感慨。这一幕令很多网友动容,有人给配了一句很暖心的话: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很暖,画面感很美,但我觉得更美的画面是:我养你长大,但你不需要给我养老。
龙应台曾给儿子安德烈写过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和成就感给你快乐。
我们想生命更丰富;我们想有更多的尊重与爱;我们想有一天,能坐在偶像的对面,和他称兄道弟,而不是一直跪舔;
我们想有一天,能踏上那些喜欢的异国,坐在当地最负盛名的酒吧,用流利的英文,和一个青年说,我们那个国家,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呢……而不是一直在这儿做白日梦。
而这些,除了努力,我们别无选择
当一个人失去追求卓越的信念,平庸就开始了。当年的同学,大多安稳地呆在小地方,朝九晚五,早早就进入一种僵局。这不是生活简单,而是一种委顿和懒惰。
这世上没有毫无道理的横空出世,所有的闪亮登场背后,都是多年苦心孤诣沉默不语的自我挑战,对极限的不断突破。每一个从底层逆袭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脱层皮,或者掉身肉的。
蛇蜕皮,蝉脱壳,毛毛虫破茧成蝶。弱者相信运气,强者只信因果。别想那么多,你只要记得,任何人用十年时间,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都会成为顶极人才。
丹尼尔•科伊尔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和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异类》,也是同样的意思: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达•芬奇至少画了10000小时,才有了《蒙娜丽莎》;莫扎特至少练习了10000小时,才写出了第九号协奏曲;比尔•盖茨设计了7年的程序,才有了微软。达尔文说:“我一直认为除了傻子,人在智力上差别不大,不同的只是热情和努力。”
只要用两年专注于一件事,就可以在业内“小荷才露尖尖角”。用五年时间,就能成为佼佼者。而十年,足够让你出类拔萃,成为明星。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从来就不是天分,也不是运气,而是严格的自律和高强度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