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佛学,很多人第一个印象就是禅定,点一炉檀香,一炉香,一缕烟,既可静思,又能洞察梵烟缥缈,潜心摄受入鼻之香气,或馥郁、或清新、或雅致、或醇厚......来体会慢生活的氛围,让身心在安静中得以休憩调整。
普通人可以养生,而佛教修行人通过打坐来修习禅定,从而消除妄想杂念,达到专注一境。禅定往往和打坐联系在一起,佛教经典《六祖坛经》中对禅定的开示曰: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
禅定,又名三昧,所谓念佛三昧,三昧之王。禅定是指「心一境性」,让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外禅内定,专注一境。禅定必须先由「入静」开始,而到「至静」,才能达到「寂静」,此时已经是忘我的境界,从「身空」、「心空」而进入到虚空法界。然而坐禅要进入禅定的境界,也必须要具备「超越的精神」,才能突破一切生理、心理及潜意识的障碍。
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这叫作禅。
禅修的时候,虽然我们的意识就像波纹一样,会有一点点运动,但无明自己却感觉不到。当一个人忙了一天,突然间静下来以后,会感觉非常轻松,没有烦恼。内心越是烦躁,人越痛苦,越不开心,静下来以后,自然而然会出现一种快乐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叫做禅悦。很多人会对禅悦上瘾,体验过禅悦的人,随时随刻都想打坐。
春天清新绿叶分割线
要想解脱,需要得到“智慧”,就一定要禅定,禅定并不一定非要打坐,只要你能进入深层次的与自己交流就可以做到。
例如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一次边走边思考问题时,竟然将头撞到电线杆上。就是说,由于过深思考问题,导致“瞪眼瞎”地撞到电线杆上。不仅仅是科学家,很多人都拥有这种深入思考的能力。
有人将这种能力用在科学上,成为了科学家;有人用在服装上,成为了设计大师。包括商业大亨、电脑黑客、赌博专家和神偷大盗都是类似情况。
修禅定的人心会调柔,身也会调柔,禅是悟的,不是学的;也不是从知识上去理解的,必须从生活中去修行、体验。
一个人有禅定的修养、功夫,他的心会很宁静,不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件事而起伏、动乱,受到影响。所以有了禅心,就能随遇而安;有了禅心,就不会斤斤计较世间上的人我权位、名利。
而我们只要经常保持精神统一,意志集中,也就是令心专注一处,负责任,把工作做好,爱人爱事,有一天也会悟道的。因此,习禅的人要把「禅心」提炼出来,有了禅,你在人间就能安然、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