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形容一个人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时,通常会夸他“气色好”,这里的气色其实指的就是气血。《黄帝内经》中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好,代表五脏六腑运行正常,表现在脸上,自然就是容光焕发的好气色。
人以气血为本,而人最怕气血不足。尤其是女人。如果一个女人气血充足,看起来会比同龄人小好几岁。但大部分的女人都有气血不足的现象,经过一个寒冬洗礼后,更是成为“冰美人”。所以,趁春季回暖把气血养回来变得尤为重要!
我们这个时代首先是食品补品泛滥的时代。生活中鸡鸭鱼肉,中药的补品,西药的补品,各种营养补充剂都太多太多了,这在以前的时代是不可以想象的。
吃了这么多东西却还有气血亏虚的现象,说明问题不是出在这,那到底问题出在哪呢?
《灵枢•决气》:“何谓血?岐伯曰: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的生成,来源于水谷之精气,通过脾胃的作用化生而成。知道了气血的生成过程,那任何补气血的东西和平时吃的食物一样,也要经过脾胃运化消化吸收,如果脾胃不好,那是根本无法吸收的。
这也是为何有的朋友反馈,越补越上火,痰也多了,大便也很粘腻了,都是没有被彻底运化吸收代谢的表现。
所以,补气血一定要有方法,要不只能会虚不受补!
先把漏洞堵住
一个人受伤了,是否要先止血?这是常识。要补气血,也要先把损害气血的行为给改了。我们都知道,僧道修行之人多无病且高寿,你见过修行人吃鸡鸭鱼肉的吗?不但不吃,和尚吃素,道士辟谷,那么他们为什么还气血好?原因很简单,他们的作息损耗气血少。减少思虑,清淡适量的饮食,再有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作息,此四条就是最好的方法,不用去花冤枉钱。
健脾胃
人要有气血,说到底是脾胃功能要好,因为只有脾胃吸收了才能长气血。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怎么样才能健脾胃?
运动
脾主肌肉,肌肉有消耗有缺乏,脾胃功能才会增长,适度地运动会增加脾胃的功能。运动过度,会适得其反,大汗出反而会消耗气血。运动的最佳状态是运动到身上发热微汗出。
另外,上午运动比下午好。因为上午人体行阳经,顺应其生发;下午行阴经,主静,安静一点,阴血才蓄养。
泥灸
泥灸有6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所以用泥灸健脾效果甚佳,那么灸哪里呢?脾经上的穴位,宋代医家窦材《扁鹊心书》的一句话:“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穴、命门穴、气海穴、中脘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