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爱喝茶,不仅是因为它的味道好,还因为它能调养身体。在喝茶的目的上,55%的人表示喝茶为了健康,30%的人是为了提神,其余15%则是为了减肥;茶微寒,能清热解毒、泻火凉血,但脾胃虚寒之人不宜多食,甘多为补,善生津止渴、益气增力;苦多为攻,可清热消暑、消食解腻、利水通便,除此之外,茶还有“升清降浊”的作用。升,可清心宁神;降,可利水、通便、助消化。
茶虽好,但是喝对是关键,然而,人们对于茶大多只停留在“喝”的层面。我们常会因为他人的经验或建议,或凭借自己的感觉和口味,来选择茶饮,中医讲究“性”,将食物分为寒、凉、温、热等“四性”,体质有燥热、虚寒之别,而茶叶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也有凉性、温性之分,所以饮茶也大有讲究。
茶要选对
不经发酵的茶偏凉、偏苦,升清作用强;而发酵茶则会朝温、甘转化,降浊作用强。
所以绿茶、新白茶、轻发酵乌龙茶属于凉性茶,例如信阳毛尖、西湖龙井、清香铁观音等。重发酵的乌龙茶则属于中性茶,如武夷岩茶、浓香铁观音等,像生普、白茶则伴随自然发酵的进行,其凉性会逐渐趋于平和。红茶、熟普则属于温性茶,如祁门红茶、滇红、金骏眉、正山小种等。
喝茶要因时而异
喝茶要看季节,一年当中,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乌龙茶),冬饮红茶。一天当中,早上阳气开始生发,喝绿茶,有升清作用,能使一天神清气爽。红茶、普洱就有降浊作用,下午要降气,人才舒服。晚上喝红茶、普洱较温和,茶要淡一些,才不影响睡眠。
喝茶因人不同
喝茶“因人而异”。体质燥热且有抽烟喝酒习惯者,适宜喝绿茶青茶等凉性茶。体质虚弱,尤其是肠胃功能不佳的人,只适宜喝中性或温性茶。长者,身体机能下降者最好喝普洱熟茶,因为普洱茶性温和醇厚,有暖胃、降血脂、降血压等作用,长期饮用,对一般老人易患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等都有防治作用。
喝茶虽好,也有禁忌
忌空腹饮茶
早起或睡前空腹不宜饮茶,空腹饮茶,茶性会冷脾胃,从而导致脾胃不和。
忌饮隔夜茶
隔夜茶因浸泡过久,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已丧失作用,而茶叶中的蛋白质、糖类还会成为细菌、霉菌繁殖的养料,因此不宜饮用隔夜茶。
忌冲泡过多
一般茶叶在冲泡3~4次以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营养成分了,冲泡次数过多会把茶叶中的有害物质浸泡出来,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忌茶水服药
茶叶中含有大量鞣质,可以分解为鞣酸,这些物质与药物结合产生沉淀物质,阻碍药物吸收,因而降低药效。俗话说“茶水解药”便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