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养肝就是养命!肝好,一切都好,肝不好,未老先倒!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有其对应的功能,肝脏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解毒"。肝脏掌管着糖、脂肪、蛋白质的解毒、代谢,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和有毒物质的转化,所以它也是最易污染的部门。
许多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无意或无奈地养成了对肝有损伤的生活习惯。
久视
《黄帝内经•五劳所伤》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灵枢•脉度》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肝开窍于目,所以视力的好坏与肝有紧密的关系。现代白领,白天对着电脑,晚上对着手机,一天到晚,眼睛得不到休息,外伤眼睛,内伤肝脏!
喝酒
喝酒几乎成了社交的主要手段,有人用就论交情,有人用酒逞英雄,酒精的代谢产物会消耗体内抗氧化剂,导致自由基增多,酒精还会溶解细胞膜上的磷脂,破坏细胞健康:酒精更会抑制肝脏分解脂肪的能力,导致脂肪在肝脏聚集,形成脂肪肝。那种认为“白酒伤肝,红酒、药酒不伤肝”的说法是非常错误的,只要饮酒就会对肝脏造成极大的伤害。
药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在治病的同时它也会对组织器官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吃进去的药物进入体内后绝大多数都得经过肝脏来代谢。即使你真的不吃药,果蔬中的残留杀虫剂、农药;洗衣店用的干洗剂;家用的喷雾剂和清洁剂...无处不在的毒素充斥着生活的每个角落;让我们的肝脏面对内外压力饱受“煎熬”!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认为春季与肝是对应的。春季养生以顺应阳气自然生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养肝您要这样做!
作息有律起居有常
中医子午流注认为,一天之中午时和子时这两个时辰,是人最重要的睡眠时间。所以养肝的首要之法便是在这两个时辰里躺下休息,因为这时人体内五脏六腑的血都会到达肝脏,受到肝的濡养,即“人卧则血归肝”之意。
控制情绪
肝在志为怒,肝主疏泄的其中一个机能是主调畅情志,肝脏与情志是相互影响的,即肝脏的机能异常会引起人的心情欠佳,同样人的情志不畅也会影响肝脏的机能。因此平时要注意控制情绪,调畅情志。
注重饮食
中医学素来有“五色饮食”的说法。“肝主青色,青色入肝经”。日常生活中,平时可多吃一些青色的食物,如绿豆、菠菜、芹菜等,它们具有疏肝养血、滋阴润燥的作用。
闭目抻筋
当肢体感觉疲劳时,可以先闭眼 5~10 分钟,再做一些抻筋的运动。双手十指交叉,高举过头,两臂尽量伸直,停留一会儿,让胸腹的气血充分上升到上肢之中;弯腰,尽量使手贴近地面,停留一会儿,这样血液又通过背,贯通双腿,直奔跟腱。
泥灸养肝
肝俞穴:与太冲穴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并且它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泥灸它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
期门穴:是肝经的募穴,也是肝经的最上的一穴,是调理肝的重要穴位,配合肝俞具有疏肝活血化瘀的作用。
足三里:是补脾胃的要穴,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靠它们运化,所以养肝必须把脾胃这个运化气血的“机器”保养好。
太溪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中医养生提醒您养肝必须要滋阴,而太溪能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刺激太冲,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行间穴: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肝火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