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老骨先老”,没有健壮挺拔的“身子骨”,健康从何而来?人体是由206块骨骼组成的骨架,和皮肤一样,是人体里分布最广的器官。很多人以为骨骼的功能只有保护体内器官、支撑体形和方便身体运动等惰性功能。其实骨骼
还有多种复杂的生理功能,包括制造血球细胞,储藏矿物质、脂肪和生长激素,平衡体内酸碱度和排毒等。
对于中老年人的健康而言,“养骨”重于一切!那么“养骨”从何做起? 筋!
人因有骨而立,因有筋而行。一阴一阳之谓道也。骨有病则立不能中正,筋有病则动为之不利。骨气有余则刚硬太过,不足则痿;筋气有余则肢体抖擞数动,不足则欲动不能。骨硬而筋柔,缚骨者为筋。筋之于骨,互为阴阳。阳刚者为骨,阴柔者为筋;筋主动而为阳,骨主静而为阴。阴阳之不同因为一体一用。体阴者用阳,体阳者用阴。
筋脉伏于骨,体阴而用阳,质阴柔而主动,而且还系于脏腑,使之有所定;聚于综筋,使能曲直;结于九窍,可司开阖。故筋之为病,几连及全身各处!
中医的按摩治疗手法为什么可以治百病?因为按摩可理顺筋骨、舒筋活络、消炎止痛、分离粘连、促进血液循环、调理脏腑功能,使人体的疾患得以消除,功能恢复正常。按摩的部位不同,治疗的疾患不同。
那么如何养筋呢?
休息
养筋顺应肝的性质,要能屈能伸,不能伸而不屈,也不能屈而不伸,也就是说当你用筋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现在有很多人过度锻炼,甚至于自虐、自伤,反而造成了对筋的伤害。比如说,很多人白天工作,到晚上还在熬夜,晚上应该是肝藏血、血摄魂,是休息的时候,但是他还强迫肝释放自己的气血能量,去支撑自己的活动。不管是坐在计算机前面打字也好,看书也好,都是在消耗肝的气血,这种消耗就是“劳”。 所以适当放松,让自己的肝气肝血得到很好的休息是最关键的。
饮食
另外在饮食上想营养自己的肝气、肝血的话,大家要少吃油和肉,多吃动物的蹄筋,比如猪蹄筋、牛蹄筋或者鹿蹄筋等。最好的是鹿蹄筋,它的弹性是最好的,营养价值最高。古代写尘土的“尘”,上面是个鹿,就因为它的弹性好,才能把土扬起来。
保暖
除了不熬夜,吃蹄筋,一旦出现问题以后要注意保暖。但是很多人出现问题以后,一疼就冰敷,冰敷固然能让自己暂时忘却痛苦,殊不知五行里面肝和心都是阳性器官,它是向上的,用冰敷这种方法时间长了就会造成筋的纤维化,反而使得筋变脆变硬。
按摩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说“夫手法者,谓以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夫伤有轻重,而手法各有所宜,……故必素知体相,识其部位。”在手法运用中强调因势利导、轻重结合,做到柔和、均匀、持久、有力。用力要缓、稳柔和,先轻后重,逐渐增加力度,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状态和改变机体的病理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进行手法操作时,其作用力应深透,能达深部肌层。用力要均匀,轻重结合,速度不宜过快。
补肝
最后就是要补肝,《黄帝内经》曰:“肝主身之筋膜”又曰:“肝气热,则胆泻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本病曰:“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 《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
筋之所以能生,全赖肝气充盛。即生之后还要赖肝阴之濡润,肝阳之温润。筋病的虚症都是与肝经的气血虚弱有关系的,伤于寒气则阳气为之伤,筋脉失于温煦,则不能柔和。剧则挛急疼痛,肢体难以曲伸。伤于热则阴津受伤,筋脉不能濡润。肌肉瞬动,甚则角弓反张,双目上视,口眼歪斜等症状。
所以要养筋,一定要先养肝,平时多灸这几个穴位:肝俞穴、太冲穴、太溪穴、足三里、大敦穴、行间穴,可以有效补肝理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