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时常会感到身体乏力、易出汗、头晕心悸等,往往认为是体虚使然。前几天有网友问老章,是不是男人体虚是阳虚,女人体虚是阴虚?其实这有一定道理,因为男性阳刚,女性阴柔。但是这样认识是不对的。男人也有肾阴虚,女人也会肾阳虚,今天我们就谈谈体虚这个事关你我的话题。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气血阴阳应该处于和谐平衡的状态。
但每个人受遗传、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影响,呈现出气血阴阳不平衡的表现,久而久之造成阴阳失衡,气血不足,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体虚,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结合心、肝、脾、肺、肾五脏,则每一脏又有气、血、阴、阳虚弱的类型,如肺气虚、脾阳虚等。
体虚表现多,证型巧分辨
1气虚少言
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胃功能减退。
2血虚面黄
血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
3阴虚上火
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
4阳虚畏寒
又称阳虚火衰,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除有气虚的表现外,平时怕冷,四肢不温,喜热饮,体温常偏低,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质淡溥,苔白,脉沉细等。
体虚怎么办?
擦腰
督脉主人体一身之阳,是阳脉之海。命门穴位于督脉之上,在肚脐相对的腰椎棘突间,即第二与第三腰椎棘突间。按摩此处能够疏通经络、激发命门之火,命火足则全身得以温煦。面南而站,两掌重叠,按放于命门穴处,两掌同步上下摩擦命门穴区域,使该区域发生温热感为佳,每天做1~2次,每次至少10分钟。
敷脐
肚脐是通于脾胃的关键之处。将药物直接敷贴于脐部,可补益阳气,疏通气血,用来预防和治疗命门之火衰引起的消化系统不适。将热敷袋置于肚脐上,凉后即换,每次坚持20分钟,每周坚持做2次。感觉到腹内有热气升腾,即是命火温暖脾胃的征象。
早卧迟起
冬季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并要收敛神气,起居调养宜早眠晚起。早晚温差悬殊,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寒头暖足
“圣人寒头暖足,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也。”头为诸阳之会,适当寒冷有助于保持大脑清醒。不要稍有降温就马上戴帽子、包围巾,这样反而容易上火、感冒。寒从脚起,由于脚离心脏最远,热量到达较慢,是阴气聚集之处,最易受到寒邪侵袭,因此需要注意保暖。
泥灸
选择百草御泥,用地之阳气赶走各种油腻~温补者,莫过于灸法。泥灸取穴:关元、肾俞、足三里、太溪。
关元穴
脐下三寸,可以培根固元,培肾壮阳,补虚固本,调经固冲,清热利湿。此穴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壮一身之气。
肾俞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灸之可调补肾气、通利腰脊、补肾温阳。
足三里
灸之可扶正培元,强脾健胃;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肌体;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免疫能力。
太溪
内踝尖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灸之可滋阴益肾,壮阳强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