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成了人们的新宠,在“刷屏一代”中,“颈肩综合征”近些年发病率明显增多,颈肩综合征是颈部、肩部,以至臂肘的肌筋并联发生酸软、痹痛、乏力感,及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的病症,以颈椎退行性病变为基础,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以及由此引起的颈肩部酸麻、胀痛症状的总称,颈肩手综合征多于肩周炎基础上累及演进形成,好发于中老年人,尚缺乏特效治疗,故病程迁延,是临床常见的难治病之一。
中医把骨病称之为“痹病”或“痹证”,认为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正不抵邪,导致了邪气趁虚而入;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淤血、毒热,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麻木、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特征,甚至累及脏腑。
《素问.评热病论》云:“风雨寒热,不得虚,不能独伤人。”又云:“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灵枢.五变》篇云:“腠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所以预防颈肩手综合征,扶阳才是根本,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夏天是一个不应错过的最佳治疗时机,风湿患者本身体质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的外界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体内也是心火正盛,这时候,再借助一些中医“冬病夏治”方法,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以及各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
颈肩不通,您要这样做!
避免久坐
长期面对电脑、书本、游戏等伏案状态,而造成的肩部筋膜劳损。当长时间保持低头或持平等单一姿势不变时,肩颈部的肌筋膜会因长期保持收缩状态而导致酸胀、疼痛等炎症。
伏案工作或其他时,应该每一小时就要起身活动。挺胸抬头并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旋转脖颈,伸展双臂并尽量向后拉以扩展肩部,或双手撑腰向后仰身。每次时间不少于3分钟。
劳累后放松按摩
尽量在做足准备活动后再进行剧烈的肢体运动,当因运动或劳动引发筋膜劳损酸痛后,应及时做放松按摩以恢复收缩绷紧的肌肉。另外,平时应该加强肩颈部的肢体锻炼,比如蛙泳、俯卧撑及投篮动作、羽毛球发球动作,保持肌肉和韧带的柔软性及张力。
注意保暖
“湿气”和“风寒”是骨病的两大天然诱发因素。肌肉受凉本身就容易产生酸痛甚至痉挛,而春夏相交,湿气加大更易激化症状。如遇上身体抵抗力差或缺乏锻炼时肩颈部的肌肉便很快被致病因子侵入,酸疼、压疼、刺疼等症状会较明显。
所以一定要注意局部保暖。在家中可以采用热敷和泡热水澡的方式,也可选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肿散结的中药热熨、热敷。
枕头高度有学问
夜间休息也是防护或导致肩颈肌筋膜炎的关键时段,睡姿正确可以预防肩部病症,睡姿错误便会招来“肩痛之忧”。过高的枕头会潜移默化地刺激到肩、颈、背部的椎骨和肌肉,甚至一夜之后就会变得肩酸颈痛。
将枕头的高度和位置,尽量调节到符合人体肩颈部的椎骨生理弯度,令肩颈部肌肉放松。可选用略呈圆柱形的枕头横置于脖颈处睡眠。
泥灸
春夏泥灸好处多多,尤其是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针对反复感冒、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冻疮、手足发凉、和女子宫寒、以及脾胃虚寒类疾病有显著的疗效。
根据不同的部位选取相应的穴位。如肩关节痛,取肩前、三角肌;肘关节痛,取曲池、尺泽、手三里;腕关节痛,取阳池、外关、合谷;髋关节痛,取秩边、环跳、殷门;膝关节痛,取阳陵泉、犊鼻、伏兔、足三里;踝关节痛,取丘墟、昆仑、解溪、太溪、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