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网友留言,她早上起床下地,会感觉足跟麻木、疼痛,但是走一段时间,就好了,去医院检查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但是心里还是很忐忑,就问老章这到底怎么回事。
其实,这是筋缩引起的,想象一下,足背是一张弓,足底筋膜就是这张弓的弓弦,早上起来踩地时,会对足底筋膜产生较大较快的牵张,所以会引起疼痛。在行走一段时间后,足底筋膜会变得较松,因而症状又会缓解。但若过度行走,足底筋膜被牵拉的次数渐增,症状又会再现。
足跟痛又称“足底筋膜炎”,是引起我们足疼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它是指足跟和足底部分纤维组织出现炎症,是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常常是由于长期站立、步行或反复大力牵拉造成的足底的筋膜发炎。
脚足弓过大(高足弓)或过小(扁平足),体重过重、常穿硬底鞋等因素造成足部负担过重,均会导致足底筋膜经常受到过多或不正常的刺激,导致疼痛。
《灵枢•经脉篇》云:“是主肾所生病者……足下热而痛。”故中医多从“肾”论治,但临床多遇肥胖者患此疾,系痰湿阻络,气血运行失畅所致。肥人多痰、多湿、多气虚。兼之气虚血行无力,筋骨肌肤不荣则发是病。
得了足跟痛怎么办?
按摩穴位
拇指按揉承山穴,以感觉酸胀为宜。承山穴是祛除人体湿气的最佳穴位。按摩此穴不仅可以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气,将体内湿气排出,还可以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快速缓解肿胀、麻木、疼痛等足跟痛症状。
拇指按揉涌泉穴,以足心发热为宜。按摩此穴可改善局部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促进血液、淋巴液在体内的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具有持续而强有力的镇痛利尿作用,有效治疗足跟痛。
拇指指腹按揉昆仑穴,以感觉酸胀为宜。昆仑穴位于脚跟处,按揉此穴是治疗脚踝、脚跟部位疼痛的的特效穴位。
取水泉穴,拇指随鼻腔慢慢吸入清气,渐渐向下按压水泉穴至最酸胀时,缓缓吐出浊气,停6秒,如此9次。然后拇指在水泉穴上先作逆时针方向按揉180次,再顺时针方向按揉360次。
温热水泡脚
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人,如老师,每天回家后,用40度左右的温热水坚持每天泡脚20分钟,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让足底筋膜得到有效休息,第二天继续精力满满!
向上拉脚趾
高足弓的人群,可以平时使用弹力带或者用手指向足背侧牵拉足趾,以缓解足底筋膜的紧张。
脚趾抓毛巾
低足弓的人群,可以练习足趾抓毛巾的动作,注意足趾抓毛巾的时候,要记得先将足趾放平,先有下压和抓毛巾的动作。
正确的行走姿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全民运动,跑步一直备受热捧,甚至到了每日一跑打卡考勤的程度。但是,却有不少人跑了一段时间后出现足跟疼痛的现象。但如果做好预防和跑步后的自我康复训练,跑步还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如跑步前拉伸动作(游园踏春足底痛,三招快速来缓解),选一双适合鞋子,跑步结束后的拉伸和适当的冷敷,都是很重要的。
选对好鞋子
选择一双适合走路或跑步的鞋子,对于预防足底筋膜炎的发生时十分重要的。什么是一双适合走路或跑步的鞋子呢?简单说,可以从如下五点去考虑。第一是有一定的鞋跟高度(3cm左右,包括鞋子内的鞋垫),第二是注意鞋跟不要太硬,第三鞋子的后帮要有一定的硬度和深度,第四最好有足弓支撑(如果没有,建议增加适当的足弓支撑,对于低足弓的人们更是如此),第五是鞋子对折的时候,折线尽量在鞋子的前三分之一。
适当减体重
体重过大,在站立或行走的过程中,不仅对足底筋膜的压力会增大,造成足底筋膜的损伤,同时对足弓、对膝关节等处的压力也会增大,所以适当减轻体重,对保持身体健康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