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就是养精气神。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
精、气、神虽各具其特性,但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存则仅存,亡则俱亡。张景岳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明朝陈继儒在《养生肤语》中指出:“精能生气,气能生神,则精气又生神之本也,保精以储气,储气以养神,此长生之要耳。”
《道钟警明》曰:九重者,人身背骨有三关,即尾闾夹脊玉枕,此三关,左右皆有窍,故曰,九重铁鼓,当过关之妙法,所以运过关,亦要照前节说明,必由中窍而运行,若驰别路,则不能得道矣。因此三关有前后,前三关是泥丸、土釜、玉池;后三关是尾闾、夹脊、玉枕。又因为后背骨脊梁有三关,一个关是一个窍,每一个关旁边又有两个窍,所以一关有三窍,三关共九窍,故名:三关九窍。
所以只要松开人的三关九窍,就可以养身通络,升阳气!
百会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联系脑部: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天目
天目穴也就是印堂穴,位于前额部 ,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有明目通鼻、宁心安神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失眠、头痛、鼻渊等病症。
玉枕
玉枕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约平枕外粗隆上缘的凹陷处,有枕肌;有枕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分支。玉,金性器物,肺金之气也。枕,头与枕接触之部位,言穴所在的位置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为湿凉水气。本穴物质为络却穴传来的寒湿水气与天柱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汇合而成天部的湿凉水气,其性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征,故名。主治头项痛、目痛、 鼻塞。
膻中
属任脉,位于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在胸骨体上,有胸部(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4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气喘、噎膈 、胸痛、乳汁少、心悸、心烦、咳嗽。
胛脊
夹脊是经穴名,夹脊穴:《肘后》云,此华佗法。《千金翼》云:治霍乱转筋,令病者合面而卧,伸两手着身,以绳横牵两肘尖,当脊间绳下两旁,相去各一寸半所。有调节脏腹机能的功用,主治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等。在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
命门
属任脉,位于脐下二寸, 在男子能藏生殖之精,在女子则紧密联系着胞宫,对两性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命门内含有真阳(真火)、真阴(真水),五脏六腑以及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都由它激发和主持。男为精关,女为产户。如《医学实在易》:“凡称之曰门皆指出入处而言也。况身形末生之初,父母交会之际,男子施由此门出,女子受由此门入。乃胎元既定,复由此门而生。......重之曰命门也。”
气海
属任脉。盲之原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主治虚脱,厥逆,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及尿潴留,尿路感染,肠梗阻等,具有强壮作用。
尾闾
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的一个穴道,古人修练气功,小周天即是打通任督二脉,以意导气,起自督脉尾闾,循脊骨,上百会,下龈交,接任脉,下行循胸至脐腹,抵会阴复合于督脉,气如此升降轮回,循环不止,故名长强;主治遗精,阳痿等与肾精相关的病症,肾为作强之官,长强之名也可能与此有关。治疗便血、痔疮、脱肛、泄泻、便秘、腰脊痛、小儿惊风、尾骶骨痛、痫症等疾病。现多用于癔病,腰神经痛等。
会阴
会阴穴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人体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会阴穴与人体头顶的百会穴为一直线,是人体精气神的通道。百会为阳接天气,会阴为阴收地气,二者互相依存,相似相应,统摄着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要害部位。经常按摩会阴穴,能疏通体内脉结,促进阴阳气的交接与循环,对调节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独特的作用。
“ 修身练功、先开九窍。配合手疗、点穴、推拿及百草御泥泥灸打开九窍,不仅能阳气充足,而且能排放身体的其他污垢浊气,“意到”、“手到”、“身到”,重要是要用心去做,养生贵在坚持。有病调理,无病保养,修心养性,强身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