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高温天气一浪接一浪,这个夏天能带给大家清凉的就只有空调,外面大夏天,气温三十几度,一进到屋里,就像掉到了冰窟窿里头,这么一冷一热,病就来了;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皮肤过敏甚至骨关节都在“受苦”。
寒湿是伤人最厉害的外邪,我们人造的寒邪比自然界的寒邪还要厉害。自从空调出现以后,一冷一热,阴寒之气,频频进入体内,就这样反复把寒气一层一层地压在体内。
寒气深入人体,寒与湿结,寒性收引,若袭中焦则易致脾失升清,而出现腹中冷痛,便溏等症状,日久则水谷不化,精微不足,筋肉失养,又可出现四肢肌肉痉挛甚或痿废不用之证。同时寒性凝滞,易于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胸中痛、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或心痛暴暗等心悸甚或真心痛症状的出现。
阳气是先天肾气,后天脾胃之气结合在一起的混元一气,是生命的根基和原动力,要想健康就一定要保护人体阳气。
阳气来源有二:一为先天性的,来自于父亲和母亲,二为后天性,主要从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气转化而来。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这是中医养生的一条重要原则。
《内经•灵枢》上称:“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现代人常常会出现浑身无力,精神疲乏,失眠健忘,脾气暴躁等亚健康症状,这些疾病都是由于阳气消耗过度所致。
三伏灸不容错过的养生时机
三伏天“灸疗”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它是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最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泥灸,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通过灸疗令阳气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标本兼治。
灸法是经历几千年临床实践验证有效的一种医疗方法, 孙思邈也在其著作中有“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的记载,“灸法、汤药、针刺”各有特点,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宋代《针灸资生经》载:“有士人患脑热疼,甚则自床投下,以脑拄地,或得冷水粗得,而疼终不已,服诸药不效,人教灸囟会而愈。热疼且可灸,况冷疼乎!”
《针灸资生经》载:“族中有霍乱吐利垂困,忽发咳逆,遂至危殆;与鄜延陈中裕病伤寒,咳逆甚,气已不属,皆一灸而愈。”
灸法之妙,不仅在于能够治疗疾病,在预防医学中也有很大价值。
明代俞弁《续医说》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健。或求其术,曰:吾无他术,但未尝以元气佐喜怒,气海常温耳。”这是常灸气海穴而得长寿的有力佐证。
传承中医,发展中医,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的,不要让老祖宗传下来的璀璨瑰宝失去了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