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可以以其他形式出现,其中最令人愉快的是顾客脸上出现满意的微笑,这比什么都值得,因为它意味着他的再次光顾,甚至可能带个朋友来。——雷•竞罗克
当下,老板谈得最多的、学得最多的几乎都是如何赚钱,钱越来越难赚已经成为了每个人的共识。你身边的每一样产品,市场上同行往往都有几十家,而且每个商家都宣称他们自己的商品是更新、更好,而面对眼花缭乱的产品,消费者很难区分其细微的差别,所以在当下,如何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是每一个门店老板所要思考的东西,营销是其中的关键。
说到营销,很多人都不以为然,营销不就是如何把产品卖出去?做广告、降价、促销就可以了。其实这是大错特错!即使没有受过专业训练,随随便便一个路人也能想出这三种办法。
科特勒说,营销不是卖产品,是卖价格。销售往往把产品卖贱了,营销是把产品卖值了!好的营销都是这样做:把价格定死了,然后想办法让别人觉得你的产品值这个价格,而降价、打折、促销这是销售人员做的事情,绝对不是一个门店的管理层和决策者应该做的。
我们都说品牌效应很重要,那么品牌是什么?品牌是溢价,在义乌很多地方都有国际名牌的代加工厂,生产的东西一模一样,但是有牌子有商标的可以卖几千,没有加商标只能卖几百,而销售者也都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品牌的力量,也是营销的力量。
价格带不来忠诚,你便宜了,他来了,别人更便宜,他就走了,低价带不来认同感,只有高价值才能带来认同,贵有贵的道理,为什么很多品牌只能做高端市场?原因很简单,当一个品牌,去做中端的时候,它的价值就会被消费者质疑,所以,劳斯莱斯、宾利等牢牢掌握了高端市场,历史上,他们也曾生产中端车,但是都失败了。
所谓的“一分钱一分货”, 人们普遍倾向于通过价格去判断一个商品——不妨回忆一下,你走在超市里,如果看见一瓶饮料卖3块钱,你肯定会把它归类为低端饮料,但如果你看到它的标价是8块,就会认为它比较高端,甚至还会猜测它的口感应该不错。无论是高价还是低价,都是从“非货币”的角度,让消费者对价格产生认同。
曾经有个业务员对自己的老板说:“老板,市场上有一个小厂,价格很低,很难对付,怎么办?”
老板抽了一口烟,说到:“既然它这么厉害,那为什么它一直是一家小厂,而我们却是大厂呢?”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高价往往意味着他购买的不再是单纯的产品,还包括了产品之外的东西——也就是品牌的“无形价值”。
还是说奢侈品包包,那些购买上万元包包的人,真的是因为自己需要一个“容器”才去购买它们的吗?当然不是。他们之所以要买一个万元包,其实就是想向其他人传递一个信息——我是一个买得起万元包的人。
所谓的“物若不贵,人何以贵?”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