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我们中华都是以孝治国,“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亲。 “夫孝,德之本也。”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而现在随着经济和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被孝道的绑架,甚至有人喊出父母皆祸害的口号。
真的是这样吗?曾经有人做过调查,儿女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让父母担忧就是孝是8成老人共同的心声,儒家重孝,佛家也重孝。《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佛说盂兰盆经》都是佛门孝经。
中国有句古话:“堂上二老便是佛”。佛在哪里?佛不在梵天世界,不在名刹古寺,不在九座莲台,净土非遥,灵山不远,佛就在日常生活中,在谈天说地里;在农人的种子里;在织布的梭子里;在一餐、一饭、一滴水里;在我们每个人起心动念的当下;在我们每个人朝夕相处的身边。
佛说:世间和出世间的恩德有四种:第一种就是父母恩,第二种是众生恩,第三种是国王恩,第四种是三宝恩,这四种恩,每个众生都承受等量。
什么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人品?其实就是一点:对待父母的态度,以及对待伴侣、孩子的态度。因为他们都是我们最亲的人,而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忽视最亲的人,并在他们面前随便和放纵。父母、伴侣因为爱而迁就我们,孩子因为敬畏而顺从我们,他们对于我们就是“弱者”。人对弱者的态度,比什么都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
有人说父母对子女的好是一种投资,可是,说这话的人忽视了爱,而且,人品也有问题,就算是投资,投资人认认真真的负责也本身是一种责任,所以说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是没有良心的。《孝经》里,孔子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没有良心的人,又怎么能得到大家的尊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