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眼里,我们身体内的五脏六腑是一个整体,无时无刻不在气化和运动之中。脾气主升,散脾精于肺,肺气主降,输精微于肾,还有那胃、大肠、小肠,无不以通降为要,分清降浊,令体内糟粕源源不断排出体外,更有肾水在肾阳的鼓舞下,不断上济心火,使之不会过于亢盛,而心火又在不断温煦着肾水,使之不会过于寒凉……
在这个循环中,肾和脾是能量的来源,其中肾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而起疏导作用的却是肝和胆,一身气机的升降出入,务必有肝胆条达之性的支持。如果肝气不舒,胆气不降,疏泄失常,气机升降出入不畅,那么整个身体的气血运行就会有阻碍。
豪不夸张地说,胆经和肝经一通,万病无踪;肝胆不通,百病自来!《素问》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意思是说肝负责出主意,胆则是负责具体实施,是肝的执行官。
胆经与肝经比起来,就长得多了,一共有44个穴位,从我们外眼角旁的瞳子穴开始,一直到第四脚趾头的足窍阴穴。如果胆经不通,您会发现您的抬头纹和鱼尾纹增多,两鬓的秀发大量脱落或变白,腰部、臀部、大腿部脂肪堆积。胆经通了,就会使一身气机活泼,流转顺畅,会让身体变得越来越有活力。
很多人都知道胆经跟情绪相关,但是说起与骨的关系,很多人就不知道了。足少阳胆经循行从头走足,行人身之侧,分别与头、颔、颈、缺盆、腋下、胸、胁、腰、髀、膝、胫、踝等部骨骼相联系。《灵枢•经脉》云:“是主骨所生病者……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为此诸痛,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中医上也多用胆经循行路径的环跳、风市、阳陵泉、阳辅、悬钟等穴,采用灸、推拿、各种物理疗法包括超声药物导入、三维微波、低频干涉电及药物熏蒸,以清利胆经、通络止痛为法来作为腰突的保守调理方法。
那么怎么疏通胆经呢?
胆经是一条从头贯穿到脚的经络,其中大部分都与其他的经络相邻,唯独在大腿外侧的这一段只有一条胆经,且这条短经敲打起来也是最为顺手的建议,每天都敲胆经。
敲胆经有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坐在椅子上,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然后从大腿外侧与骨盆交界处的环跳穴开始敲打。(环跳穴非常的好找,摸摸那个附近有个凹陷的小窝,就是那里。)向膝盖的方向敲,共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