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皆生于瘀;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将身体的瘀毒主要分为三大类:瘀血、水湿和食瘀。毒和瘀是人体内的垃圾,时刻都会产生,身体一系列瘀堵,会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浊邪积聚,渐渐积累就变成病。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青筋”就是人体皮下可以看见的静脉血管,因为经常在进行剧烈训练的人士当中“青筋”更是明显,所以很多人都觉得青筋暴露是气血好、身体好的现象,其实不然,青筋是由于静脉的血液流动不顺畅所导致的,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瘀。
人体的血管有静脉和动脉之分,人体通过动脉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通过静脉把血液回收到心脏。当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压力增高时,青筋常常在人体表面出现凸起、曲张、扭曲变色等,显现出来就是我们常看到的“青筋”。
如果身体中有各种淤血、痰湿、热毒、积滞等生理废物不能排出体外,就会导致全身各个系统都发生障碍。此时在脸部、腹部、脚部,特别在手掌和手背的青筋就非常明显。事实上,根据青筋的分布,我们还可以浅显的判断出身体的状况。
头上青筋——肝阳上亢
当太阳穴青筋凸起时,一般都是肝阳上亢的高血压引起的;若太阳穴青筋凸起且扭曲,则表示可能有脑动脉硬化;紫黑时,提示其容易中风,需要引起重视。常见不适表现为易头晕、头痛、头涨、视物不清。
手掌青筋——积滞脾虚多便秘
如果手掌到处可见青紫色的“青筋”,表示肠胃积滞、淤血积聚,提示肠道有积滞宿便,多患有习惯性便秘、痔疮等。常见不适表现为疲倦乏力、脾胃虚弱、便秘等。
下肢青筋—— 静脉曲张
小腿有青筋,即我们所说的下肢静脉曲张,需要长时间站立或体力劳动较重的人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开始往往没有任何疼痛症状出现,但可以见到青筋,需要引起重视。常见不适表现为疼痛,严重者会出现下肢肿胀、溃疡、出血等症状。
胸腹部青筋----乳腺增生
胸部青筋,多注意乳腺增生,经行乳房,胀痛,情志抑郁。腹部青筋,这已经是比较严重的积滞;如肝硬化腹水、肿瘤后期等。
膝盖的“青筋”---风湿关节炎
膝部青筋,膝关节肿大,风湿关节炎,常见膝部青筋。如果肩周出现青筋凸起,则有可能是肩周炎。
除青筋您要这样做
去除青筋隐患,就要健脾去湿,我们把湿毒排干净,身体的毒素减少了,青筋就会慢慢消减下去,健脾祛湿功效最佳者,莫过于泥灸了。泥灸这几个穴位可以通经活络、行气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祛除青筋。
1关元穴
关元,关乎元气的穴位,元气聚集的地方,就是练习气功时我们常说的丹田。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中杨玄操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只有持续灸关元,才能起到暖丹田、壮元阳、补肾精、益骨髓的疗效。
2命门穴
命门,在背后督脉上,与肚脐对应高度。它与肾气相通,经常灸治这里,具有补肾壮阳之功。在现代医学看来,命门的位置正好在脊柱调节肾上腺功能的神经节段范围,灸治可以温通督脉,调节与改善对肾上腺的气血供应,肾上腺可是人体内分泌的重要指挥部之一,主宰能量分配与使用是它的重要工作。灸治疗可以双向调节肾上腺的功能,使体内达到阴阳平衡。
3中脘穴
灸中脘穴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4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是阳明、胃经的合穴,多气多血,经常刺激该穴会增加胃肠蠕动,强胃健脾,增强气血 ,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针灸大成》载:中风预防灸,若有中风先兆时“便宜急企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疮为妙。
拍打
中医理论来说,很多毒素都淤结在身体窝的地方,比如上肢有肘窝,下肢有后膝窝。
肘窝怎么拍呢,教给大家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把两个手臂竖起来,然后用你的右手去拍左手的肘窝,再用左手拍右手的肘窝,反复的做。一直拍三到五分钟,拍到发红就好,千万别下狠手,一定要用空掌,拍紫可就过了啊。
接下来后膝窝,后膝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排毒大穴,叫委中穴,它走的经络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经络,我们刮痧,拔罐,都是在膀胱经上做的。不过这后膝窝用手拍可就费了劲了,所以咱们换个套路,这次改用脚背拍。左右脚背来回拍,再加上上肢两个手的动作,您就一边溜达着,一边拍吧。
拍的动作都在上午进行,因为上午是阳气生发振奋气血的时候,我们的气血循环比较旺盛。
观筋知病也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有的男士本身血管就比较粗大;有的人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静脉血管也要比一般人明显;有的人喝酒、运动后血管会不同程度地凸起。因此,没必要看到青筋鼓起就紧张,而应在平时留心自己身体各部分的青筋情况,若发现与往常不同就该多加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