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内行吃黄芪,外行吃人参。人参是名贵的保健药材,但很少有人知道黄芪才是名副其实的补气之王。
黄芪在中国已经具有两千多年的使用历史了,其性温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浓,可升可降,阳中之阳也,无毒。专补气。入手太阴、足太阴、手少阴之经。其功用甚多,而其独效者,尤在补血,是老百姓家中常见的补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称它为“补药之长”,后不仅能够治疗身体气虚的情况,同时还具有预防感冒以及美容养颜等等功效,是很多人都非常喜爱的一种滋补药材。
益气固表
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
补气养血
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黄芪归脾经,味甘可滋土,性温促运化,为历代医家补中培土之首选。因其布精养脏,能调整促进胃肠功能,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
益肺
黄芪入肺,古今医家均视其为补益肺气之药。主要用于肺气不足,卫外功能减退,外邪乘虚侵袭之感冒、鼻炎、咳喘诸病。因其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异常免疫反应,提高抗病能力,尤其是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支气管哮喘、湿疹等正常免疫低下、异常的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生肌
《神农本草经》载黄芪“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前人称黄芪为“疮家要药”,常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疮痈,脓成不溃或溃破后久不收口的皮肤及消化道黏膜损伤。
保护血管
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故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其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黄芪虽好,但是也有禁忌,这些人不能吃!
如果有肾阴虚、湿热以及热毒炽盛的患者,最好不要服用黄芪泡水,因为这不仅不能够令身体恢复健康,反而会加重病情。
经期不喝
正在月经期间的女性也是不可以服用黄芪水,否则会对月经还有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感冒发热不喝
感冒发热的患者不要服用黄芪,可能会影响感冒或退烧症状的缓解。
怀孕不喝
怀孕期间的女性服用黄芪也需要特别的注意,因为很有可能导致滑胎,对胎儿和孕妇造成伤害,特别是孕晚期的准妈妈更是需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