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三伏天就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全国开启“上蒸下煮”的模式,气温有多高,心情就有多烦躁,食欲跌到谷底,全靠冷饮硬撑,白天也是睡神附体,毫无斗志,晚上睡觉心烦气躁,恨不得空调开一晚,可是命是空调给的,病也是。
在汉语中,“伏”就是不出现,可以理解为潜伏、隐伏、荫蔽等意思,《汉官仪》曰:“伏日万鬼行,故尽日闭户,不涉他事。”古人认为伏日是恶日,不宜出门做事,所以应该闭门在家,整个三伏期间的节奏,就是宜伏不宜动,长夏少人事,官闲帘户深,来养护阳气。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我们很多病都是由于阳气受损引起的,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天气炎热就忽略了防寒,夏天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这是因为伏天开始后,你可能因为以下这些事情而导致寒气入体的,比如吃冷饮、吃冰冻的食物、洗冷水澡、喝凉水、吹空调等。所以对于身体虚弱的女性、身体虚弱的老人以及发育不良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向产妇坐月子一样来养生,更何况,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阳气是排毒的关键,只有阳气充足,人体才有足够的能量将体内外邪排除体外,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闷湿的季节,自然界阳气最盛,此时也正是“冬病夏治”排毒排寒的好时机,利用好三伏天可以将深藏体内多年的湿毒寒气“逼”出来,一年都轻松!
冬病夏治不仅仅三伏贴!
一提起冬病夏治,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三伏贴(贴敷疗法),有人甚至把这两者画等号,事实并非如此。膏药贴敷只是冬病夏治众多疗法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泥灸、食疗、理疗等手段,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决定。
三伏贴
三伏贴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针对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药物贴敷,使药物更好地循经导入。是治疗、调整风湿关节炎的最佳时机。因药物不经胃肠道代谢,故能保护脏腑,且使用方便、副作用小。
三伏灸
泥灸则属灸法范畴,可提高免疫力,补充阳气,扶阳固本,温养经络,祛湿散寒,调和气血,消痛化瘀,具有安全、无痛、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而深受青睐,在三伏天泥灸效果事半功倍!
药粥
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正确的饮食可以帮助人体抵御暑湿的侵袭,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食物,最好以这些食材熬粥或煮汤。如果已经感觉到头晕了,也可以用芳香型植物来缓解头晕。比如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用来煮汤或熬粥。
饮食
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家禽肉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质也属于优质蛋白;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祛风解毒的功效,可气血双补,还有安神的作用,特别适合脑力劳动者、神经衰弱者进补。
吃姜
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虽热,但阳气在表,阴气在里,内脏反而是冷的,容易腹泻,所以要吃暖胃的姜。姜具有增进食欲、祛风散寒、解毒杀菌的功效。如果在吃饭时食用几片生姜,会增进食欲;生姜对胃痛亦有缓解或止痛作用。清晨之时,人的胃气有待升发,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鼓舞阳气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