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最幸福的时刻是怎样的?从烈日当空的室外走进冷气开放的室内时;从球场出来,满身大汗,直接把头伸向水龙头、埋进冷饮柜;窝在家里吹空调、酣畅淋漓的大口啃冰镇西瓜……当人们沉浸在贪凉饮冷获得的那种不可名状的“爽快”中时,却没有一点点防备, “寒邪”就这样悄然出现。
夏季炎热,人人都想方设法的防暑降温,自然容易忽略寒邪的侵袭,殊不知,这夏日的寒邪不逊于冬季的寒邪。冬天气温低,万物凋敝,阳气活动迟缓,内收封藏。此时,天气虽冷,但人们更加注重防寒保暖,不贪凉,阳气反而不易为寒邪所伤。盛夏酷暑,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为了保持体温的平衡,就要不断向外散热,使体表的毛细血管扩张。
汗腺敞开,通过排汗降温。由于夏季炎热,人们睡眠差、吃得少、抵御外邪的能力相对降低,此时感受寒邪,更加容易着凉感冒。寒邪还是“累积病根”的过程,当身体“寒”气越来越重时,身体慢慢更容易进入“湿”气。一个身体“湿”气重的人,就象下雨天穿了一件淋过雨的衣服,感觉身体重与不舒服。当体內"寒湿气"时间长了,就容易身体"凝"的现象;"凝"的意思是循环慢和代谢慢;身体容易酸痛,身体不舒服。“瘀”的时间长,易出现阻塞,身体易酸痛、麻木、胀痛、浑身不舒服。“阻塞”时间长了就容易生病,每个人生病不一样。
如何改善虚寒状况呢?
《黄帝内经》里说:调心为上,外治为主,辅以食疗。
调心
中医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的变化和人的五脏是休戚相关的。其实我们在看历史小说的时候,这样的人是比比皆是。你看那王熙凤,她为什么得病?“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她对谁都算计着呢,最后老天就把她算计了。林黛玉天天哭,天天哭,哭着哭着她那肺结核就来了。大家看过《三国演义》,你看那周瑜,周瑜那么年轻,就是因为他嫉贤妒能,由于他的心态太不平衡了,老觉得诸葛亮比他聪明,老不服气。说诸葛亮把他气死了,不如说他自己把自己气死了。
所以要想身体好,首先您得有个好心情,人活一生,过的是心情;生活一场,活的是心态。保持愉快的心情,心大了,大事就小了。日子也就慢慢地好起来了。
食疗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中,其他三季你不吃姜都没关系。但是到夏天最好要吃一点。
夏天天热,人体的毛孔都张开了。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城池,夏天就是城门洞开不设防的时间。各种外邪都会乘机侵入。有的可能当时发病,有的则潜伏下来,到秋冬再发作。这时候吃点姜,可以保护你安然度夏,还不给秋冬留下病根,姜还是解暑的良药。这话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为什么呀?因为一出汗,把暑热都给消掉了。古代治疗中暑晕倒的人,就有一个方法是给他灌点姜汁。
外治
湿气重的人普遍脾脏功能不好,食疗稍有不对还会加重脾胃负担。泥灸具有开郁、补阳气作用,可以快速运化湿气,蒸腾湿气,就像太阳蒸发湿气,道理是一样的。经常灸几个健脾祛湿穴位,如脾俞、中脘、足三里、丰隆、阴陵泉,而且现在正值三伏天,泥灸效果更好。
三伏天,不仅是外在气候阳气最盛的季节,也是人体自身阳气最旺的时候,这时做泥灸,就是利用“天之阳、地之阳、人之阳”三重合力,固本扶正,祛除寒湿,打通瘀阻经络,可以最大程度获得扶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