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成了人们的新宠,在“刷屏一代”中,“颈肩综合征”近些年发病率明显增多。
关于颈肩问题,西医和中医在认知上存在很大的不同——西医认为,颈肩问题是骨头问题;中医认为,颈肩问题是经络问题。认知不同,则方法不同,所以,西医重在矫正骨头;而中医重在疏通经络,经络得通,气血得畅,则疼痛、僵直、麻木,甚至眩晕、眼花、胸闷等症状都会自行消失。
中医把风湿病称之为“痹病”或“痹证”,认为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正不抵邪,导致了邪气趁虚而入;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淤血、毒热,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特征,甚至累及脏腑。
寒主收引、凝滞,当阴寒之邪入侵经络,经络就会不通,气血就会受阻,肩胛到颈侧的这一段自然就会因为气血不足,就像得不到阳光照耀的冻土一样,导致肌肉僵硬、板结。
中医对风湿痹病发病的认识非常深入,《素问.评热病论》云:“风雨寒热,不得虚,不能独伤人。”又云:“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灵枢.五变》篇云:“腠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
所以中医调理颈肩痛,扶阳为本,疏通为标。为什么颈肩痛选择夏季治疗?
对于颈肩疼痛人群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错过的最佳治疗时机,骨痛根源在于正气不足,所以,扶阳才是根本,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湿人群本身体质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的外界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
很多人身体虚弱,阳气不足,体内没有推动之力,风寒湿邪就排不出来,这时候就需要外力了,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体内也是心火正盛,这时候,再借助泥灸,将躲在后背的膀胱经以及各关节处寒邪排出来,自然事半功倍,常疏通这4个大穴, 对颈肩问题也有极大的改善。
大椎
大椎穴又名“阎王夺命锁”,它位于十字路口,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大椎穴为“三阳”“督脉”之会,全身阳气都在这里交会,灸透大椎穴就相当于打开了全身阳气的总开关。大椎不通的人,不光阳气升不上来,还会堵塞7条经络:督脉、膀胱经、大肠、小肠、三焦经、胆经、胃经。
天宗穴
肩重,肘臂痛不可举,天宗主之。无论有没有颈椎病,只要用拇指用力按压天宗穴,都能感到明显的胀痛感、酥麻感。如果经络畅通,感觉可以通到手指;如果经络不通,感觉只能通到上臂。为了增强泥灸效果,可以先在天宗穴按压2-3分钟,然后泥灸。
肩贞穴
颈椎病患者的上臂外侧一般都有硬块,揉搓起来有明显的痛感,在泥灸肩贞穴前,可以沿着小肠经循行的路线,重点揉搓上臂外侧,将硬块揉开。揉的时候,力道不在大,而在深,这样才能疏通经络,而不致伤及皮肤。
后溪穴
后溪穴既是小肠经的俞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它被誉为是“通治颈肩腰椎病的神奇大穴”,主治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后溪穴比较深,因此要重点泥灸,只要灸透这个穴位,治疗颈椎病就可事半功倍。后溪穴主要是从手指向肩膀方向打通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