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有三宝,美食、晒娃和快走。不少朋友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每天的步行记录,一不小心排个名次,被大家点赞,成就感油然而生,从此上瘾后一发不可收拾,每天都以“排名”为动力加强锻炼,日行10000步会健康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健康常识和人们的运动准则。对于工作节奏快、运动量不够的多数人来讲,微信运动不仅给大家提供了一种乐趣,也让多数人以“散步、快走”的形式参与了锻炼,也真是极好极好事啊。
可是最近一部BBC纪录片《健身的真相》,让人彻底开始怀疑人生:这部片居然说,“日行一万步会保持身体健康”的理论有极大的问题!他们还找到了这理论的来源——居然是日本的计步器商家随口编出来的营销骗局!
每天步行10000步”的口号是怎么来的?
1964年东京奥运会那会儿,日本商人发明了第一台计步器,第一次打出了“一日一万步”的口号。当时的计步器厂家粗略统计了下日本人每天行走的步数,发现日本人平均每天行走3500-5000步,于是计步器公司就想,既然这么个数值大部分人都能达到,如果把平均值上限乘以2,不就能达到健身的效果么?于是,“一天一万步”这个口号就这么毫无根据地推广了开来。
那么走10000步到底对身体有没好处?
答案是因人而异。对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好又坚持运动的小伙伴来说,多走几千步,的确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但对于患有膝关节损伤等人群来讲并非如此!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从进化论角度看,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运动,对健康有特殊益处。锻炼能改善大脑和神经,只要每周进行3次时间达到一小时的散步,就能“走”掉痴呆症,甚至那些已经老年痴呆的患者,也能得到很好地改善,而且对心肺功能、骨骼肌肉都有极大的好处。
第1-5分钟 关节释放润滑液
在这5分钟里,人体每分钟燃烧5千卡的热量,是坐着等静止状态下的5倍。细胞释放出生成能量的化学物质,从而为散步提供能量。此时,心率达到每分钟70~100次,血流量增加,肌肉得到预热。关节的僵硬度开始减弱,并释放出润滑液让你更容易运动。
第6-10分钟 血管得到扩张
心跳增加到每分钟约140次。随着步速的加快,人体每分钟燃烧的热量达到6千卡。走路十分钟左右,血压会轻微上升,但身体会释放能扩张血管的化学物质来抵消这一潜在危险,更多的血液和氧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正处于工作状态的肌肉。
第11-20分钟 激素分泌量上升
体温不断上升,靠近皮肤的血管扩张以释放热量,人会开始出汗。此时的呼吸可能会变得稍微有些艰难。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分泌量上升,以便为肌肉输送能量。
第21-45分钟 更多脂肪燃烧
随着身体张力的释放,大脑会释放出让人感觉良好的内啡肽,人会开始放松,由于有更多的脂肪得到了燃烧,胰岛素分泌量开始下降,这对体重过沉的人或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个极好的消息。
45分钟之后,肌肉开始疲劳
45分钟后,肌肉开始疲劳,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存储量减少。心率和呼吸都会放缓。
过量运动时有害的!
过度的、过量的、不正确的运动方式除了影响局部软组织,还会加重软骨磨损, 表现为急性滑膜炎;另一方面,微磨损在关节液中改变局部微环境,不利于软骨的修复,甚至导致了骨关节炎的发生。如果现在不注意,也许三五年后膝关节会受损严重,无法行走,甚至需要关节置换!
这样的走路才是最好的!
挺胸、收腹、抬头,在日常行走迈步时,眼睛要直视前方,下巴向后收。以保证脖子处于它的生理位置上,有助于我们支撑头部,预防脖子疼痛。
肩膀放松,往后张,让肩膀平行于地面,然后再往后张。背要挺直,只要背一直,胸自然就挺起来了。
收腹,这里要注意是腹部用力,而不是腹部吸气。通过腰肌、腹肌微微用力收紧,让它们能带动大腿,减轻大腿的负担。同时,走路时手臂要做到自然下垂,不要太过用力,在走路时随着步伐前后自然摆动就好。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对于运动水平较低的初学者来说,开始快步走运动的时候,可隔天运动1次,每次6000步左右;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增加至每周5次或每天一次,每次8000~10000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