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西瓜、荔枝、芒果、葡萄……夏天的水果颜色鲜艳、诱人不已,但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层出不穷,大家难免多心:这是被催熟的水果吗?催熟的水果到底能不能吃?
要了解水果催熟,先来弄清楚水果自然成熟。水果从花朵长成幼果,再到成熟之前,一直都是青涩的,坚硬无味的,酸而不甜的。果子的青色来自于叶绿素,涩来自于单宁,坚硬的果质来自果胶的作用,没有甜味主要是因为淀粉还没有转变成糖。
水果成熟的时候,植物就开始产生乙烯了,于是酶开始分解叶绿素,很多水果的绿色消失,有的会产生新的色素,例如黄色、红色等;淀粉酶把淀粉水解成糖,此时水果就产生甜味了;果胶也被果胶酶分解,让水果开始变软;还有一些酶把水果中的特定化合物分解产生一些代表成熟的气味,于是不同的水果就有了不同的香味。
所谓的催熟,不过是人为加入乙烯,让食物快速变熟而已。也正是如此,我们才能吃到异国他乡的水果了。乙烯是植物本身的一种激素,其作用是用于调节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无毒无害、自然存在,多余的乙烯会挥发到空气当中,并不会在水果中残留,而且,农和商贩使用催熟剂的量是很低的,因为很低的剂量就能达到催熟效果,过量添加会使果实迅速腐烂。
所以吃催熟的水果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是与自然成熟的水果相比,催熟水果不能达到应有的维生素含量,口感也不好,而且很多果农在使用催熟剂的时候,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来,难免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为了健康,还是尽量选择自然成熟的水果。
那么应该怎么区分呢?
1看品种
需要催熟的水果主要有两类:一些需要长途运输、容易变质的水果,比如香蕉、芒果、猕猴桃等;一些反季节水果可能会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使果实提前成熟。应季水果一般不会催熟,所以尽量吃应季水果。
2看产地
产地较远,且果实在成熟后不易存储,必须在未熟的状态下才能经受住长途运输、存储、批发销售环节,普遍会在进入零售环节前进行催熟,被消费者买走。如香蕉、芒果、猕猴桃等。
3看着色和硬度
同一批次大量出现,每个个体着色都过分均匀,排除品种原因,入手肉质地坚硬,多为催熟;果实个体着色不一,尤其接近果柄的地方,颜色稍带浅绿(如番茄),尾部略带红色(如芒果),入手感到肉质有弹性不坚硬,则多为自然成熟。
4尝味道
当季自然成熟的水果果味普遍更浓郁一些,催熟的水果在风味和香味上会有所不足。催熟的水果,往往外表看起来已经变色成熟,但内在果肉中的单宁等涩味物质仍有很多未被氧化,糖类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限,一尝便知并非成熟果实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