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手下有一位将军,他认为自己跟随皇帝长年征战应该得到提升,便对皇帝说:“我应该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因为我的经验丰富,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
可是哈德良皇帝知道这位将军的能力有限,也没有取得什么突出的成绩,根本无法担任更高的职务。于是,他指着正在运输粮草辎重的驴子说:“亲爱的将军,好好看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可它们仍然是驴子。”
像驴一样勤奋,工作却原地踏步;像驴一样劳累,有时仅仅渴望几声赞美的掌声,落下来的却是皮鞭子,这是很多职场人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工作以后还把“努力”当免死金牌的人,都是混入职场的“学生党”。当年他们考试没考好的时候,因为已经头悬梁锥刺股地努力了,所以父母心疼,老师同情,摸摸他们的小脑袋说“没关系,下次继续努力嘛”。
学校才相信努力,职场只看结果。不用“努力”就把工作做好的人,才是精英。如果你“努力”了还是做不好,那你干脆辞职吧——既然你完全燃烧了小宇宙都还是不行,那你实在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而到了职场上,你最好不要再嗑这些从学校带出来的药丸。如果你还是没有脱瘾,那建议你问自己2个问题:你可以不“努力”吗?你的工资是按“努力”来计算的吗?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是员工抱怨不公时的常用措辞。然而,残酷的现实往往是,老板一边和风细雨地安抚你,一边却在心里默念“苦劳是个什么鬼?”这点和古代战场杀伐很像——不问过程,只看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