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不想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排,该去的去,该来的来;生活中,想开难,看开难,放弃更难。许多事,并不是,想放就能放下,想弃就能放弃。
佛家是追求出世、讲究清净的,要求能看到《金刚经》所言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做到《心经》所言的“照见五蕴皆空”。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放得下”。
什么是“放得下”?且看这个“佛”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弗”,弗的意思是“不”,合起来就是“不人”和“人不”。不人就是无人,也就是放下自我,摆脱私心的困缚;人不就是懂得拒绝,也就是放下欲望,超脱对外物的追逐。这两点能做到,就是放得下。
一些事,看开了,却总是不能放下;一些情,明白了,却总是无法放弃;一些人,看清了,却总是不忍离弃。说不清的,是人;想不通的,还是人。人生就是这样,一半糊涂,一半清醒,有时糊涂,有时清醒。
人世纷繁,法事俗务,名利地位,私心欲念,声色犬马,该放下的就得放下,什么都抓在手里,其实是累赘。有时候,你必须面对现实,学会低头示弱,说得俗点,也就是该低头时就要低头。放下“面子”和“尊严”,低头是一种智慧和勇气。
成功,是老天给的奖励,失败,是总结出的教训。顺境,是命运给的福气,逆境,是人生送的磨砺。暗淡的日子总会过去,生活处处有阳光和温暖,明天一定会比今日美好。如何看开,怎样想开?凡事多朝好处看,遇事多往开处想,绕开眼前的悲伤,忘掉内心的失意,
该低头就低头,该弯腰就弯腰,低头更好走路,弯下腰来避免磕碰,走得过去又一胜境,这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