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非常形象,形容一个人快不行了,说“七窍流血”;形容一个人愤怒到极点,说“七窍生烟”。可见“七窍”集中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何谓“七窍”?指的是面部的7个孔窍,即两眼、两耳、鼻、口、舌。
颜面望诊是几千年来中医理论精华的一部分,是中医“望、闻、问、切”之一,其实就是通过观察人的七窍来判断人体的健康情况,所以说人的五脏问题,全写在脸上!
1肺看鼻
所谓“肺主皮毛”,皮肤和肺部功能息息相关。肺功能若是出现问题,那么就容易导致脸部皮肤缺氧,内循环代谢受到影响,从而毒素无法通过正常代谢渠道排出,就会积沉在脸部,使皮肤看起来很晦暗。若是脸色呈锈色时,通常就代表肺功能受影响已经比较严重。
肺在窍为鼻,《黄帝内经》认为“五色独决于明堂”。望鼻可以诊察肺的问题,《医学心悟•首卷》有:“鼻头赤者为肺热”、“鼻孔煽张为肺气将绝”等,有鼻红赤者为肺热,鼻色白为肺气虚,鼻色黑为肺气将绝,涕清稀者为肺虚寒,涕稠黄者为肺郁热。
2心看舌
“心开窍于舌”。
故舌为心之苗,心之气血盛衰,
可以舌的色泽、形态反映出来。
当心气盛、心血足时,
则舌质红润光泽、活动灵活;
心火旺,则舌尖红或糜烂疼痛,
气血不足时,舌质常淡红;
心血瘀滞时,则舌质多紫暗或有瘀点等。
3肝看眼
肝藏血、主筋,
开窍于目,目者为肝之外候。
肝气和眼睛两者息息相关,
肝气充足的时候,
眼睛能够看清楚、辩五色。
肝气衰竭,会导致眼睛看不清东西,
严重的还会造成失明,眼睛干涩,眼疲劳,
肝血不足的表现,眼红有血丝、视力模糊是肝火旺盛的表现,巩膜发黄是肝胆湿热的表现。
4脾看唇
《黄帝内经》指出,“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可见,饮食口味及食欲全赖于脾的运化功能。脾气健运,则口味正常,食欲旺盛;脾气亏虚,则口淡无味;脾胃湿热,则口中黏腻、嘴里发甜、食欲不振;肝脾不和,则口中泛酸。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因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口唇的色泽也是脾运化水谷精微功能的反映。脾的运化功能正常、气血充足时,口唇得养,则唇红润泽;若脾失健运,气血亏虚,唇失所养,则唇色淡白。
5肾开窍于耳
看一个人肾气足不足,看一看他的耳朵大不大、厚不厚、软不软。肾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乃先天之本。肾脏功能是否正常,对安康长寿有着重要作用。肾主藏精,开窍于耳。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耳是听觉器官,听觉的灵敏与否,与肾中精气的盈亏有密切关系。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听觉灵敏;肾精亏虚,则脑髓失养,容易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甚至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