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之痛痛彻心扉,只有得了的人,才能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颈椎痛是无数IT人群的痛苦之源,山东的张女士是一名设计,常年久坐,加上夏季贪凉,渐渐的,肩颈开始疼了,听同事说,泥灸对于颈肩腰腿痛有很好的效果,于是就来膏药章买了一盒,有时间就找老师敷,没时间让自己的老公帮忙敷,敷的时候会感觉有一股热流,在身体里面涌动,张女士很好奇,这是什么?
老章告诉大家,这是灸感,《备急灸法》中就有描述灸感:“其艾火即随流注,先至尾间,其热如蒸,又透两外肾,俱觉蒸热,移时复流足涌泉穴,自下而上,渐渐周遍一身。……蒸蒸而热,再视正疮孤肿,已消灭五六分矣”。
古语有云:“灸之要,气至则有效”,泥灸效果好不好,灸感很重要。《灵枢•刺节真邪》曰:“火气已通,血脉乃行”,《三国志•华佗传》有云:“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
泥灸操作简单,对取穴要求不高,只要敷到就好了,所以很多人就觉得泥灸很容易,其实大错特错,泥灸跟其他调理方法一样,存在着质量与效果的差别,症状不同,贴敷的位置自然不同,而且就算是非常对症,如果泥灸的时间和量没有把握好,效果也不能充分体现。
所以是否有灸感就成了泥灸是否适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那么泥灸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泥灸
泥灸的选材对于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不是所有的泥灸都可以叫做药灸,药灸全称是中药养生泥灸,其主要成分是纯中草药,添加天然火山泥、能量石粉起热导推动作用,添加天然蜂蜡,起调和成泥的作用。
市面很多普通泥灸都是熬成药膏,打开后闻一闻只有淡淡香味,没有中药味;主要成分基本都是泥,只有热效没有药效,所以很热很辣,中药成分很少,热效过之中药不足,调理效果自然一般。
选穴
《神灸经纶》有灸法要在明证审穴,穴不审则多有误于伤气伤血之论,说明灸法审穴之重要。
泥灸对于穴位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覆盖区域就可以了,但是,对于灸哪些部位,哪些穴位就非常有讲究了,现在很多女性在做泥灸的时候,只会灸背部或者腹部,背部有膀胱经、有督脉,腹部有带脉,经常泥灸对于症状改变却是有利。
但是,除了这些经络之外,人的其他部位的穴位很多就忽视了,比如调理宫寒症状,肾腧、命门、足三里、三阴交也都可以调理宫寒症状,如果在敷腹部的时候,把这些部位兼顾了,自然效果更好。而且每个人体质不同,这时候就需要针对每个人的身体特点,来选穴。
灸量与时间
《外台秘要》记载:“凡灸有生熟,候人盛衰及老小也衰老者少灸,盛壮者多灸。《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指出:“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对灸量的掌握是根据人的体质、年龄、部位、病情等因素综合考虑,但量一定要足。现在市面上的灸法调理,都是以意为之,全靠经验,没有一种灸法能从客观上掌握其最佳刺激量。所以一定要多做,多试,多总结。
灸感的性质多种多样,最多的是热流和气流样感觉,还有风吹样、蚁行感,灼痛感等。在调理过程中还发现,第一次出现灸感需要的时问较长,随后有缩短的趋势,这可能是灸量的累积效应或病变经络逐渐疏通的结果另外,保持体位舒适和全身肌肉放松也有利于灸感的产生和传递。
当然,灸感仅仅是一个参考,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出现灸感,也并不是说有灸感才有效,只不过是隐形感传,传而未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