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前20年在学校度过,后40年多半混迹职场。在职场上,什么最痛?是升不了职么?是加不了薪么?是赚不到钱么?如果你不断的追问自己,不断地深挖自己的内心,你会发现,都不是。
误把平台的能力当成个人的能力,对自我没有清醒的认知和定位,深陷舒适区,放弃了自己的成长。
保持危机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工作的意义,不只是工资。如果一份工作除了钱,什么都给不了你,那你一定要小心了。
前几天跟朋友聊天,他告诫我要往外看,不要局限在公司的小圈子里,我不服气,她说在我看来,你这些年完全没有任何进步。你现在吃的,是前些年积累的老本,吃完之后,也就离完蛋不远了。没有拼劲的日子,回想时,触目惊心。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在这个区域内,人们常常感觉放松,不愿被打扰,有自己的节奏,有自己的做事方式,有自己的为人处世模式。
工作也是,沉溺于“舒适区”的人,会不思进取、固步自封。
但是沉溺于“舒适区”的人,懒惰、松懈、倦怠和保守。久而久之,会感到迷茫和无助。
沉溺于“舒适区”的人,对现状充满着一定的满意度,既没有强烈的改变欲望,也不会主动地付出太多的努力,所有的行为,无非是为了保持舒适的感觉而已。
沉溺于“舒适区”的人,会感到非常惬意舒服,觉察不到任何真正的压力,没有危机感,甚至产生自我麻痹感。
但是最终社会教你做人:如果选不对行业,看不清形势,你在工作上的努力,除了感动自己,可能一点用都没有。
如果你每天重复着一样的事,幻想某一天自己的生活突然就会产生质的飞跃,那么很抱歉,这一天永远也不会来。这世上永远没有一个工人,因为砖搬得又多又快而当上老板。
只有一种办法能够真正解决焦虑,那就是你的能力,就是你安全感的来源,做好你能做的事。我们只有“突破舒适区”,主动寻求改变,谋求发展,才能迈向成功。
卖白菜的时候,适当操白粉心,早晚会有机会“卖白粉”。当你工作价值超过了你的职位和薪水,你获得重用的机会就更大——真正让你更上一层楼的,不是你的重复劳动多熟练,而是你的格局眼光。
你站的平台不同,所凭借的地势就不同,呈现的风景也截然不同。随着眼光逐渐开阔,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慢慢深入,对于什么是好,我们会不断有新的见解。平台决定高度,高度也在决定着你的平台。人生是一个不断攀登的过程,任何平台都可以只是阶梯上的某一级。我们努力的程度,远未曾到达讨论界限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