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非常多见。很多人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只有手术才是治疗的唯一选择。按他们的道理,一刀切除,腰突消失,“眼不见为净”,影像学检查正常了,病就算治好了。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腰突不等于腰突症,事实上,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疼痛的直接原因并非是椎间盘,而是围绕椎间盘的软组织,手术看似解决了软组织压迫的根本原因,但也会破坏局部的生理解剖平衡,若恢复不好反而是造成二次伤害。
有了腰突怎么办?实事求是地说,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尤其是在急性期的治疗,要远比中医好得多,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但是,慢性的、经常发作的、患病时间较长的腰突来说,利用中医的办法调养,就再合适不过了。
《黄帝内经•素问》提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中医上讲,肾主骨生髓,肝主筋,肝肾同源,故腰椎和肝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一旦肝肾亏虚筋骨失荣就很容易导致腰椎退化、变性而产生椎间盘脱出。
而且腰位于人体的中点位置,是所有经络的枢纽,督脉、足少阴肾经、足太阳经和带脉都经过腰部,因此一旦经脉受寒,或经气不足,或经气淤滞都会导致经络失濡而引起腰椎退化变性。除肾之外,健脾对于腰突预防也有积极的意义。腰突症多发于腰背部肌肉软组织;劳损,腰背肌疲劳无力,容易导致脊柱不稳,容易诱发突出,所以中医又有腰突则补气的说法。
预防腰突您要这样做
补肾
中医常讲“药补不如食补”,我们常吃的食品中就有补肾的功能,比如,猪腰花、牡蛎、核桃。猪腰花和牡蛎含有大量的锌,对补肾很有好处,核桃还有润肺的作用,生食或者用一两核桃仁配一斤白酒浸泡一个月,每晚少量饮用,也能达到补肾的效果;每晚应坚持用热水洗脚泡脚,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防病能力,消除疲劳和改善睡眠。
健脾
胃者,仓廪之官也,饮食养生从养脾胃开始。“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除饮食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说及泥与人体的关系,曰:“诸土皆能胜湿补脾。”中医认为,脾属土,自然界的泥土敷于人体,皆于人体的脾“同气相召”, 凡因脾引起的疾病,用泥疗疗效明显。
推拿
俯卧位,在患侧腰臀及下肢用轻柔的攘、按等,促使气血循行加快,放松紧张痉挛的肌肉。然后进行骨盆牵引,使椎间隙增宽,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再用双手有节奏地按压腰部,使腰部振动,固定患部,用双下肢后伸扳法,使腰部过伸,目的在于促使突出物回纳或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
保暖
在季节交替,天气变冷时要比常人 提前添加衣服,严寒季节要穿毛、棉背心,夏季要做好腰部防潮湿着凉受寒工作。
锻炼腰肌
平时多做撑腰锻炼,不适宜做悬垂锻炼者可做撑腰锻炼。双脚叉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随着双臂缓慢上举的同时用鼻缓缓吸气。双臂高举过头顶,眼看天,腰部向上直撑到最大限度,这时停片刻。然后,随双臂慢慢放下的同时用嘴慢慢呼气。照此法反复做36次,每日早晚各做一次,最好选择空气清新地方做。以自己能够承受的力量做,不要急着来,适应后可逐渐用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