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管男女老少,肯定都有过四肢无力,两腿酸痛的情况,有的是运动过量,有的受过伤,有的是风湿老寒腿怕冷,还有一些是生长痛,那如果这些原因都不是,腿却还痛,那就可要注意了。
而且现在骨骼问题越来越频繁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原因就在于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公司办公,一天坐七八小时已经成了大多数城市人的常态。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久坐”列为十大致死致病元凶之一,《美国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中的一篇研究文章讲到:“健身跑的人们关节炎发生率仅3.5%,而选择静息生活方式、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却为10.2%,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误区,不用就不会坏,减少膝盖使用就可以延长寿命,其实这是大错特错!
人体骨骼跟其他部位不同,它缺乏血管,必须需要靠周边关节液以及软骨下制养血管来提供养分,而这个过程,需要运动来转化,有了适当的运动刺激,关节滑液就能在关节内流动,相反,如果久坐不运动,关节腔受到的刺激不够,关节液也无法释放,起不了润滑剂的作用,而且关节周围的肌肉组织会日渐萎缩。久而久之,关节就失去了保护,关节损伤的几率自然会增高。
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个穴位对于预防腿痛效果甚好,它就是阳陵穴,学过中医的人知道,有个八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坐骨刺环跳,腿痛阳陵透。它是明代针灸学家徐风编著的《针灸大全》,“腿痛阳陵透”是指凡腿部问题都可取阳陵泉。
为什么腿部问题都可取阳陵泉?原因到底何在?
阳陵泉。阳,阳气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断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该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为八会穴之筋会,“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难经·四十五难》云:“筋会阳陵泉”,足三阳经筋和足三阴经筋均结聚于膝,《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膝者筋之府”,阳陵泉为筋气聚会之处。故凡筋的问题,多先取本穴,再取他穴。
宋朝的王执中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自己行医经验编写了《针灸资生经》,其中就有一个案例,就是用通过灸阳陵泉来调理腰痛。
舍弟腰疼,出入甚艰,予用火针微微频刺肾俞,则行履如故,初不灸也;屡有人腰背佝偻来觅点灸,予意其是筋病使然,为点阳陵泉令归灸即愈,筋会阳陵泉也。然则腰疼又不可专泥肾俞,不灸其他穴也。
所以阳陵泉深受古代大夫的推崇。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五:膝伸不得屈,冷痹脚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
《针灸大成》卷七:主膝伸不得屈,髀枢膝骨冷痹,脚气,膝股内外廉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苦嗌中介然,头面肿,足筋挛。
《玉龙歌》: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穴亦堪攻。
那么阳陵泉在哪里呢?
顺着胫骨一直往上,捋到膝窝下卡住了、捋不动了,那个地方就是阴陵泉。取最舒适的体位,用拇指按压在两侧阳陵泉上,其余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按而揉之,协同向腓骨小头方向用力,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并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这就说明找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