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管是男人、女人都在追求好身材,想瘦一点,因为瘦一些会更美,瘦一些会更健康。但是很多人减肥却越减越肥,这些其实都是脾虚造成的。
很多人对肾虚很了解,也很在意,但是对于脾虚、脾弱却知之甚少,其实脾虚比肾虚更加可怕,为什么呢?脾胃被认为是后天之本。明末医家孙文胤有一句话:“脾胃一伤,则五脏皆无生气”,脾在五行中属脾土系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脾胃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营养五脏;脾胃受损,则气血生化之源亏乏,影响五脏。
所以历代医家均非常重视脾胃的养生作用。《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过思则伤脾。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之所以只活54岁就死了,就是因为他过于操劳、思虑过度造成不思饮食、脾胃衰弱,最终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了解人体脾状况的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
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
那么脾虚我们该怎么办呢?
静养心情
脾胃是有“感情”的,“情志养生”也是养脾胃。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心情抑郁、情绪低落时,会茶饭不思,而放松的环境和愉快的心情则会使你胃口大开。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情志伤胃”,古代先贤对于胃病的调理多重“调节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情绪对脾胃具有重要影响,所以要养脾胃,先养心情。
饮食适宜
脾胃者,仓廪之官也,饮食养生从养脾胃开始。“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都是作为辅助,发挥补益作用。
养脾胃不仅要多吃五谷糙米,还要注意饮食有节和多样化,顺应四时,各种美味食物,如:粳米、糯米、锅巴、番薯、薏苡仁、饭豇豆、白扁豆、牛肉、牛肚、鲫鱼、鲈鱼、大枣、莲子肉、花生、栗子、藕、香菇、高粱、玉米、豇豆、马铃薯、芋头、面筋、花菜、大白菜、胡萝卜、荠莱等。
适当运动
最好选择和缓、低强度、少量、持续坚持的运动方式,运动后身体微微汗出,筋骨舒展,以不感到过度劳累为宜。运动后大汗淋漓的项目并不适合,因这种运动方式耗气伤津,反而会加重气短乏力的症状,降低我们的机体免疫功能。
可以常做一些类似太极、八段锦、扇舞以及各式各样的养生功等具有中医养气功能的运动,此外,像慢跑、广播体操、踢毽、打桌球、广场舞、交谊舞等项目也是不错的选择。
定时泥灸
食物进入胃里后,要经过腐熟这个步骤,通俗点讲,就是把食物给“温热”下,这种加工能力靠的是阳气,如果阳气不足,那火力不足,加工能力就差,食物就消化不了,很多年轻人火力旺吃凉的一点事都没有,但是老年人一吃凉的就拉肚子,原因就在于阳气的差别。而泥灸正是可以提供阳气的。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曾说及泥与人体的关系,曰:“诸土皆能胜湿补脾。”中医认为,脾属土,自然界的泥土敷于人体,皆于人体的脾“同气相召”, 凡因脾引起的,用泥疗疗效明显。灸的部位也很简单,脾经、后背、小腹都是常灸的部位。